“x0占据先发优势,市场规模也更大,暂时就由x0主导。”
听到陆良的话,郑宣义顿时喜笑顏开,连忙说道:“待会我就让人提供一份合作企划。”
陆良微微顿首,转而看向李在容:“还是李会长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李在容犹豫片刻说:“陆先生,我建议只共享资源,解除竞爭,双方各自发展,也能避免触犯垄断。”
上个月末,美股十天熔断三次,三大指数蒸发市值超十万亿美元,起码有数千亿美元资金都流入加密货市市场,欧美资本圈,已经不掩饰对加密货幣的支持。
他不愿,因为陆良的一句话,就捨弃三星耗费数十亿美元创办的交易平台,除非陆良愿意让他们进入港股市场发展。
如今的港股市场,在陆良的建设下,已经成为东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金融市场。
东亚的財团们做梦都想进入,跟陆良一起建设,只是想进去,还需要先问问天星同不同意。
毕竟辛辛苦苦建设这么久,眼看就要到收穫的季节,哪会允许別人进来摘桃子。
“三星想进入香江?”陆良突然笑了,李在容急忙解释:“只是港股。”
他怕不是嫌命长,哪会凯线下的金融业务,只是单纯追求价值的增值而已。
李在容又说道:“陆先生,您应该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港股想要突破地缘限制,最好就是海纳百川吸引各国资本的进入,共同建设。”
三星资本想要进入港股,是因为港股还有一个日韩两国股市都比不上的优势。
港幣锚定美元,说白了港幣就是美元的兑换卷,可以把老美量化货幣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星资本进入港股,最大的阻力,恐怕不是我们天星吧。”陆良看向李在容,笑容有些意味深长。
十几年前有个概念,叫做三国自贸区,到时候三国gdp总量占全球26%以上。
如果深度合作,三国都將摆脱美元的依赖,达成上世纪霓虹的梦想大东亚共荣圈。
只是概念一经提出,某岛的爭端就突然爆发,主张自贸区的日韩官员,死的死,退的退,最后这个项目无疾而终。
如果陆良同意三星进入港股,那么老美就有理由怀疑,接下来是不是会同意日资也进入,达成三国的金融市场大融合。
如果三国达成金融自贸,那么再接下来其他行业会不会自贸,直到变成真正的三国自贸区?
“这就要看您怎么想了。”
李在容笑了笑,不置可否,喝著酸辣的辛奇汤,耐心等待著陆良的答覆。
三星资本进入港股,代表他们愿意接受港股是被天星所主导的市场,承认他大哥的地位。
如果天星金融想当这个大哥,就必须帮小弟们挡住来自外部的压力,起到维稳市场的作用。
“李会长,能不能先回答我一个问题?”陆良问道。
“陆先生,您说。”
“到底是什么促使你做出这个决定?”
陆良没记错的话,三星比三井更保守,当初坚定的站在美资那边,跟他们站在对立面。
也就是德立美成功打入华尔街,曾经依仗的美资,已经依仗不了,所以李在容才会示好。
“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李在容问道。
“看你是想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陆良笑著问。
李在容沉默了一会,嘆道:“香江並不能完全的代表东大,有试错的机会。”
毕竟是一国两制的区域,市面流通的还是美元兑换卷,並不是人民幣。
应该触碰不到老美那根敏感的神经,儘管有些冒险,但值得一试。
铁打的三星,流水的总统,在家当皇帝,出门要当狗。
他想改变这一现状。
“我相信这是你的真话。”
陆良突然看向一直沉默的郑宣义,问道:“郑会长,现代是什么想法?”
郑宣义知道是他表態的时候,一脸认真的拱手说道:“以陆先生马首是瞻。”
“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陆良嘴角上扬,意气风发说:“老虎的屁股都摸了,也不差再扯它几根鬍鬚下来。”
他又说:“自贸区的名字不合適,容易树大招风,不如叫做东亚金融港。”
“东亚金融港?这名字不错。”
李在容露出笑容,主动伸手看向郑宣义:“郑会长,祝我们接下来能合作愉快。”
“我也希望如此,才能不辜负陆先生的撮合。”郑宣义紧紧握著李在容的手掌。
这次项目,也代表现代集团,时隔十九年,再次跟三星集团进行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