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7点,这个夹在6和8两个吉利数字之间。醒来,在闹钟没响之前。
洗漱一气呵成。白粥。
遇徐大,赶去场子,挺早,说明业务还可以。这徐太估计要抱着鸭子睡觉了,隔壁老徐么枕着木头估计孤枕难眠。还让老太整点韭菜。有心是好的。你到古来稀之年还活不明白,还要逆天而行。先不说韭菜补不补的起来吧,你的,还要改人因果,把原本属于金灿的一切破坏掉,你们又得不到,损人而不利己。你有多恨金灿,按理说他比你小一大辈了,有何仇?据沈信得和金灿了解没啥仇。要说也就金灿的爷爷入赘沈金灿奶奶。那是老一辈的事,金爷爷也没啥亏欠的吧。隔壁老王已经结婚了。金爷爷把一半家产给了你们隔壁。金奶奶带过来好几个孩子,只是一半财产。那时的财产就是地基。
沈信得除了上着班,就是码字。爱好:电影,电视,也爱音乐,从小学了戈老师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京剧》,《我们住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青春,国粹,温情~
后来流行流行歌曲。爱听旋律抑扬顿挫的。慢慢的偶尔听听。然后偏爱的几首,以及已经金典的。
周末:信得说好去小姑姑那里吃中饭,调整好的生物钟,习惯了上班时间醒,去有几十年剃头老师傅那里理了发。每个星期基本都去外婆家。这次照常。外婆让信得带点笋去,自己忙着家禽的事,忘了吃高血压药,遇到信得想起来了,边吃药边说等吃完药给你拿笋戳。拿了几个回来,给外婆留下了一点小活,多余的笋过一下水,放太阳下晒笋干,外婆的工艺还行的,过水时间掌握的恰到好处,日照时间也足够,可以储存很长时间,想吃的时候,只要泡一下水,“遇水化龙”。
一骑“红尘”,买了点娃哈哈,几个水果。吃信得爱吃的黑鱼煲,小姑姑做鱼煲已经做的“如火澄清”。刚巧,沈爸,也在附近干活。叫他一起来吃点。大舅也在附近干活。昨天说好的乐音,因为贪玩,直达信得回到家,睡了一觉才回的电话。
不敢再睡
下楼
细看周围。徐太密谋时妇去伙同老太婆,三个老女人的一台戏,时妇自认为很高明的密谋。老太婆屁颠屁颠去挖笋去了,耄耋之年左右徐老太婆,还有拿笋戳的力气,去挖笋。这是信得看隔壁徐太大摇大摆的把笋给刚结完婚的玲玲,不也有半年了。一个意思着都拿上。一个说着够了够了。老一辈的通用思想,以爱之名。殊不知,现在的孩子啥没吃过,爱不爱吃,会不会自己做饭?全部拿去会不会吃得完。会不会新鲜保存,会不会成为微生物的宠儿。
回过头来。信得往后逛逛,想看看小奶奶,警戒的信得有点发现有点不对劲的苗头,徐老太婆拖着笋戳吃力的上坡。手里未见笋...清明期间,远离这些老太婆。而且刚从荒废的竹林里游荡而来,时妇早已经不见踪影。现在的小学生都应该知道把笋拿去,自以为理所应当的“安排妥当”。这就“老妇人”的“蛇狐一窝”,自己人坑自己人,只会窝里横。子弹继续飞~等老太婆吃力的拖着笋戳到家时,时妇和徐太估计已经在她家等她了,“双簧一唱”:你看最大最好的都留给你,就不提老的。可奇怪的是老太婆看到了都是老的,更奇怪的是她自己认为自己一个人吃不了多少,而且应该吃老的。还觉得她们对她好,为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