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周日上班,有点小累,但还是爬起来上班了。
连续的,充实的工作,让好久没练静心功夫的信得,有点疲惫,工作效率不高,如常却简单不累的活,也提不起信得的兴趣,不针对工作,只是这重复也不针对。单纯的有点想逃离,在饭点前十分钟,只跟小杰打了声招呼。等于没打招呼,但十分钟后的吃饭,阿姨的等待,和师傅们的讨论,估计人尽皆知了。只是他们不知道信得干嘛去了。
信得也不知道要干嘛去,给乐音打了个电话。正常这个点她还在睡梦中,不出所料。没有接,接了的话,估计也就吃顿美食,火锅,自助。没接,那就开到哪就停到哪,一家见证“蓬莱”周边变迁的一家店,说不上历史,至少也有几十年了吧。从老板娘自己摆摊卖水果,旁边租给几个阿姨卖馄饨,这就是许多人的塍之味,是许多老农民的“街上之味”。
后来,街道变迁,变的简洁,节日可以容纳更多行人,这家馄饨店“精装修了一下”价格稍许变化,不过还算亲民,由老板娘接过来,是收回来呢,还是前面几个阿姨,虽老早已经退休年龄,信得更愿意相信是几个阿姨有点做不动了,想休息休息享受享受清福。
由于地段位置挺好,生意一直很好,但老板娘这张名片挺没树好,不知是生意太好,使她重复着包馄饨这个动作有点累,脸色至最近几次去都不那么好看,没有那种做生意人的“笑脸”,以前信得和沈爸来,还开着略微带讥讽的玩笑。估计是前面阿姨传承下来的口味,再加上现在这位厨师,这味挺接近吧。又或附近也就这家算地道。
信得最近喜欢吃炒面,加一份面的那种。期间有母女俩带着孙女的,又有夫妻俩带着儿子的,还有几个年长的爷爷奶奶。面快吃完的时候,一“花甲”伯伯,带着奶奶吃馄饨,有点着急吧,跟这“京剧脸”闹了个不愉快。信得:安慰了一句奶奶就撤了。
没有去北面的“网红菜场”,这时正值四月份,人间四月天,躲过了早晨,这条路没啥人,想必菜场里也没有啥人吧,因为做饭的人都知道,早上的菜新鲜,晚上还有些早上因上班来不及买的。
出馄饨店去往大姐店旁边拿车,之前想着去买件衣服,所以没停馄饨对面的银行里。在大姐那挑了一件体恤,一眼相中,一眼一夏天。本来准备跟大姐打声招呼,未见人,就一路奔向家,比平时好像缓下来了。这是好现象,新司机到老司机到成熟司机,由慢变快又变慢。
到家倒头就睡,估摸着有三,四个小时吧,把这段时间缺的补回来了,除去了,这段时间的疲惫。没看到隔壁,鸡,鸭应该在外面,田里,地里的已所剩无几,老师俩也放慢了脚步,偶尔出去开一圈,邱太帮村里干点活。徐老太婆无所事事,就逛,逗留。小邱上班,厨师,有一陋习喜欢打点牌。其他的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师傅为小孩子做饭,信得认为很好,就好像师傅之前说:信得教小孩子很好一样。其他的和沈妈差不多,坐别人车到场地干活。
信得:稍事休息后,就准备给沈爸,沈妈准备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