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兴和牟光复先是懵了,随即脸上写满了抗拒。
“啊?鲍厂长这.去读书?这.太累了吧?”汪立兴搓着手,一脸苦相,“白天上班就够呛了,晚上还得去上课?我可经不起折腾啊!”
牟光复也赶紧附和:“是啊鲍厂长,我这脑袋就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书就犯困,去了也是白去,还浪费名额”
两人的推脱瞬间点燃了鲍大兴刚刚燃起的“雄心壮志”。
直接对着两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臭骂:“放屁!你们俩还有脸说累?!金建贤走,就是你们俩害的!”
鲍大兴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文件跳起老高。
“要不是你们整天在下面嘀嘀咕咕,嚼舌根子,传些狗屁倒灶的话,让金建贤觉得待不下去,他能走吗?!”
“厂里损失这么大一个技术能手,你们俩就是罪魁祸首!”
这口突如其来的大锅把汪、牟二人砸得晕头转向,张口结舌。
金建贤辞职明明是你鲍大兴逼走的,关我们什么事?
鲍大兴根本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继续咆哮施压: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给你们!让你们去读书,去提高!就是给你们机会戴罪立功!还在这儿挑三拣四?”
“我告诉你们,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要是不去,或者去了给我考不出来”
鲍大兴指着两人的鼻子,眼神凶狠,一字一顿地吼道:
“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给你们办手续,收拾东西立刻滚蛋!第三配件厂庙小,容不下你们这两尊大佛!”
赤裸裸的威胁让汪立兴和牟光复脸色煞白。
哪怕他们明知道只要自己不提辞职,鲍大兴没法逼迫他们辞职。
但耐不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们瞬间蔫了。
鲍大兴深谙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语气稍缓,祭出了杀招——激将法。
“金建贤都能考出来,还搞得风生水起,连杨厂长都抢着要!难不成你们俩自觉比不过他?!连他都不如?!你们就这么怂?!”
“比不过他?”
“连金建贤都不如?”
“怂?!”
叔可忍婶不可忍!
他们对金建贤的嫉妒和轻蔑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运气好点?”这种想法根深蒂固。
汪立兴猛地抬起头,脖子涨得通红,梗着嗓子吼道:
“鲍厂长!我去!我就不信了!他金建贤能行,我汪立兴凭啥不行?!”
牟光复也咬着牙,喘着粗气:
“对!鲍厂长说得对!这书,我们读了!不仅要读出来,还要比他金建贤读得更好!让他看看!”
看着两人被成功“激将”,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考出来,鲍大兴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得意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到汪立兴和牟光复学成归来,成为他麾下得力干将。
将金建贤留下的痕迹彻底抹去,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知人善任”、“育才有方”的能力。
“好好好!你们俩很好,不愧是我看重的人才,咱们配件厂,就属你俩最有才!”
揣着鲍大兴强行塞过来的通知单,汪立兴和牟光复走出压抑的厂长办公室,心绪复杂。
一出来,就看到巡视归来的金建贤。
“哟!这不是咱金大技术员吗?还没走呢?跟这儿依依惜别呢?”‘’汪立兴刻意拔高嗓门,阴阳怪气地开了腔。
牟光复立刻跟上,带着不加掩饰的轻蔑:“就是啊,金大才子,以后去了轧钢厂那大庙高升,可别忘了咱们这小破厂的穷哥们儿啊!”
“啧啧,攀上高枝儿就是不一样!”
两人的嘲弄意味十足。
汪立兴见金建贤没反应,以为他是心虚或即将离开不敢再惹事,更加得意:
“怎么?哑巴了?是不是觉得以前在咱们厂屈才了?现在终于要飞上高枝儿,懒得搭理我们这些落后分子了?”
他故意模仿着鲍大兴的语气。
牟光复更是恶毒地揣测:“该不会是怕到了新地方,被人知道你在咱们厂那点特立独行的往事,不好混吧?”
“放心,哥儿几个‘嘴严’着呢!哈哈哈!”
那刺耳、夸张的笑声在办公室中显得格外突兀、卑劣。
金建贤看着他俩宛如小丑般,脸上没有任何怒意,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两人仿佛像是看到了路边对着行人狂吠、试图引起注意的野狗。
只觉得那些刻薄的话语充满了虚张声势的空洞和可怜。
两人敢这么嘲讽金建贤,也是因为他提了辞职,要走的人了,现在他们被鲍大兴委以重任。
之前还怕金建贤不肯走,怕他当上他俩的顶头上司,之后整他俩,没想到金建贤竟然提了辞职。
这还有什么可怕的,不骂死金建贤,都算他们没本事。
金建贤仅仅只是吐露一句:“殷殷作吠!”
四个字,轻飘飘的,却蕴含着莫大的轻蔑。
“你!金建贤!你骂谁是狗?!”汪立兴的脸由红转紫,脖子上青筋暴跳。
“金建贤,你什么意思!”牟光复也憋得脸色铁青。
两人顿时自觉脸上无光。
金建贤根本没有回头,径直走到自己的工位前。
阳光透过高窗斜射进来,在他的侧影上镀了一层淡金。
与汪、牟二人气急败坏的狼狈形成鲜明到刺眼的对比。
办公室众人看着眼前这一幕,压抑的低笑声,和意味深长的目光无声地汇聚到汪、牟二人身上,让他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两人面面相觑,羞愤难当,最终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鲍大兴在办公室里,透过窗户缝隙看到了这短暂冲突。
尤其是看到了汪、牟二人落荒而逃的狼狈,也看到了金建贤那令人牙痒的平静。
他冷哼一声,“不识抬举的东西!等着瞧,等汪立兴和牟光复学成归来,让你看看什么叫人才!让你杨厂长也看看,我鲍大兴不缺能人!”
他踌躇满志地回到办公桌后,铺开信纸,准备亲自起草一份关于“大力培养技术骨干,打造学习型工厂”的通知。
重点就是隆重推出汪立兴和牟光复这两位未来之星。
他要让全厂都知道,他鲍大兴慧眼识珠,栽培有方!
金建贤?
不过是个过客,一个不识时务的绊脚石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