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从东德进口的精密磨床,也是加工高精度零件的关键设备。
但近一年来,问题越多也越严重,厂里组织了几次攻关。
连凌工都亲自看过,甚至请了部里的专家来会诊,问题依旧时好时坏,成了技术科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现在就差请动的的东德的工程师过来看。
但他们出差一趟,就是十几万,若是修理,那价格还会往上涨。
在这个1美元等于2.5人民币的时代,这价格可不少。
不得已,厂里仅在重要时刻才会开启,这样也能少一点故障,保证必要时能使用。
“就是它了!”刘卫国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李开朗,你不是眼力好、动手能力强吗?这次我看你怎么解决这!”
完事,李开朗顺路去其他车间看看。
见车间没什么事,便回到技术科。
“小李,回来了?精锻那边情况怎么样?”王主任正好从里间办公室出来,关切地问道。
李开朗简要汇报了情况:“报告王主任,问题解决了军工件应该没有受损。”
王主任听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处理得很妥当!关键时刻能稳住阵脚,分工协作,这才是我们技术科需要的人才!辛苦了!”
凌工不知何时也站在了办公室门口,听完汇报,赞许地点点头:
“小李,你对现场问题的直觉和快速定位能力,确实非常出色。”
他顿了顿,“不过,这次也暴露出我们对设备老化和维护上的一些隐患,值得总结。”
“以后修机器,也得对电力方面上点心。”
一众技术员点点头,都把这个事记上。
一般他们都负责维修机械问题,对于电力问题都是直接忽视。
王主任拍了拍李开朗的肩膀:“行了,忙了一上午,快去休息会儿,喝口水。”
李开朗回到自己的工位,刚坐下喝了口水,刘卫国就端着茶杯,踱着步子走了过来,脸上堆着笑容,
“小李,辛苦了辛苦了!听说精锻车间那边的大麻烦被你解决了?真是后生可畏啊!”刘卫国的语气听起来很热情。
“我就说嘛,这种棘手的问题,还得靠你这样的年轻骨干出马!”
李开朗放下水杯,平静地回答:“刘工过奖了,主要是柳工技术精湛,修好了仪表,我只是做了些辅助工作。”
诶,谦虚了!”刘卫国摆摆手,“没有你,柳工去了也得抓瞎。这功劳,你占大头!”
他话锋一转,压低了些声音,“小李啊,你能力这么强,老处理这些修修补补的活,有点大材小用了。”
“我这正好有个更能发挥你特长的大活,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下?”
“哦?”李开朗眉毛一挑,立即来了兴趣:“刘工请讲。”
“是这样,”刘卫国清了清嗓子,“咱们厂有台东德的宝贝疙瘩,三号高精度磨床,主轴振动和精度超差的老大难问题,你也知道吧?”
“厂里组织过好几次攻关,效果都不理想”
“我觉得,以你的眼力、动手能力,说不定能找到新的突破口!这可是真正能体现技术水平,为厂里解决核心难题的大功啊!”
“怎么样,敢不敢接?”
刘卫国的话充满了鼓动性,仿佛把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李开朗。
“嗯?!!!”李开朗眉头止不住的挑了挑,“有这好事?哦不,是这样吗?”
有维修面板在,他还不信有什么他不能修的。
哪怕修不好,也有【时光倒流机】。
上午的机器是意外,坏在了电路上,他不太懂这方面的内容。
但只要不是坏在电路上,他又有何惧!
这段时间,他也不是混日子的,对于一众机器的资料不说耳熟能详,但也了解的七七八八。
他当然知道三号磨床的问题有多棘手,但有维修面板又有何惧?
再则,修好了它,对于自己的能力、名声的帮助更大,能让自己的更进一步。
距离金建贤进轧钢厂不到半个月,他还得努力加油!
对于刘卫国的不怀好意,李开朗完全不知。
反观刘卫国听到李开朗竟然如此说话,心中更是嗤笑:‘不自量力,就你这毛头小子也敢乱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真以为做出点功绩就能目中无人,迟早会吃亏!’
刘卫国打定主意,就等着看李开朗的热闹。
而科里其他技术员也竖起了耳朵,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开朗,看他敢不敢接。
三号磨床的问题谁不知道?那就是个无底洞!刘工把这烫手山芋丢给李开朗,安的什么心,大家心知肚明。
陈志远和吴伟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情和一丝幸灾乐祸。
李开朗沉默了几秒钟,装模作样犹豫一番。
刘卫国看着他沉默,心中暗喜,以为他胆怯了,正要再添把火。
然而,李开朗抬起头,目光平静而坚定地迎上刘卫国的视线,清晰地说道:
“好的,刘工,这个任务,我接了。”
话音落下,技术科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王主任和站在门口的凌工。
谁也没想到,李开朗会如此干脆地接下这个任务。
刘卫国明显愣了一下,没想到李开朗还真敢接。
随即迅速恢复,拍手道:
“好!有魄力!我就欣赏你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相关资料我待会儿拿给你!王主任,凌工,你们看,小李这积极性多高!”
他转头看向两位领导,试图将事情坐实。
王主任和凌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一丝忧虑。
不过也好,有压力,自然也有动力。
一般的机器难不倒李开朗,正好借此机会,看看他的能力上限在哪?
王主任沉吟了一下,开口道:“三号磨床的问题确实复杂,小李,你有信心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
“小刘,你把相关资料整理好给小李,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任务,技术科要作为重点项目支持,必要的时候,我和凌工也会参与。”
凌工也点点头:“嗯,小李,大胆去尝试,但遇到困难随时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科学攻关,不怕失败,就怕蛮干。”
凌工倒是希望李开朗能修好,不敢奢求全部,能修好一部分就够了。
技术科里多一个能手,他也能解放一些手头的事,也能稍微轻松点。
李开朗点点头:“谢谢王主任,谢谢凌工,谢谢刘工。我会尽力而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