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不安好心 唇齿交锋
接下来两三天,李开朗又能清闲悠哉。
那位曾发现小异常而犹豫未报的工人也跟李开朗说了问题所在。
李开朗听到后,自然是万分上心。
“这个波动当时有什么异常声音或现象吗?”
工人手心都出汗了,强作镇定地回答:“李技术员,没有,当时一切都很平稳。”
“可能是设备刚启动,传感器有点不稳定吧?后面几次提速都正常了。”
李开朗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多问,只点了点头。
只是在磨床工作时多待了一会,又用维修面板看过,确认没有什么问题,这才放心。
这几天确认磨床没有出现问题后,他才上交报告。
凌工看到李开朗的报告中,字斟句酌地强调了磨床其他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被喜悦吹昏了头脑,让凌工更加高看了他一眼。
比起一时风光,这份长远的责任心和技术人员的严谨,更为可贵。
磨床成功修好,李开朗自然是要论功行赏。
王主任奖励了李开朗几张粮票,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奖他。
“你们几个小年轻,得多跟小李多多学习,这次就是个好机会可惜你们没把握。”
“下次可得要把握,要想进步,就得克服一个个苦难,要不然怎么进步!”
“是!”
几个助理技术员低头应道,此刻肠子都快悔青了,看向李开朗的眼神也复杂起来。
奖励不大也不多,毕竟修好机器是他们技术科应该做好的事。
再说也只是修好了其中一个问题。
最重要的,还是这台磨床没有坏到哪里去,还能用,只是很少用。
一层层迭加,这才显得成绩没有多突出。
而杨厂长也知道了李开朗的作为,特意在厂办领导晨会上表扬了他一番。
秦淮茹的耐心终于换来了第二次机会。
这次,她改变了策略。
她没有直接凑到李开朗面前,而是选择了更自然的地点——食堂。
这天午饭时间,李开朗端着饭盒,刚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
一个带着几分怯意又充满期待的声音响起:“李李技术员,这儿没人吧?能能坐这儿吗?”
秦淮茹端着饭盒,站在桌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一个为生活所累的年轻母亲的疲惫和一丝见到熟人的局促。
李开朗抬头,看到是她,皱了皱眉头,但食堂是公共场所,他无法拒绝,只得点点头:“秦师傅请便。”
只是下次注意,要跟小赵他们仨在一块吃,实在不行就跟运输队的人吃。
秦淮茹坐下,小心翼翼地把饭盒打开,里面是简单的窝头和咸菜。
“李技术员,那天.你可真厉害啊,这是老家带来的几块柿饼,不值什么钱,给孩子尝尝鲜吧。”
她的语气真诚,眼神里带着恳切和一点点卑微,把一个想表达谢意又捉襟见肘的寡妇形象演得淋漓尽致。
但这话却吓的李开朗猛地起身,饭了不敢吃了,‘娘的,这秦淮茹什么意思?’
“秦师傅客气了,孩子喜欢吃,你留着给他吧。”
说罢,李开朗端着饭盒离开。
看着他落荒而逃,秦淮茹反倒是升起一丝倔强。
与此同时,在技术组的办公室里,气氛微妙。
刘工看着李开朗空着的座位,心里的嫉恨如同野草般疯长。
他无法忍受一个刚来的毛头小子踩在自己头上。
本来是为难他的,没想到为难不成,反而凸显他更加厉害。
自己真是贱啊!
他瞥了一眼旁边来了有5年却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技术员丁彭泽,计上心头。
午休时,刘工“不经意”地踱到桌旁,叹了口气:
“小丁啊,瞧瞧人家小李,真是风光啊,一个磨床齿轮问题,就把他捧上天了。”
“你在咱们技术科吭哧吭哧干了这么多年,解决过的大大小小问题也不少吧,谁把你当回事了?”
丁彭泽闷头整理文件,没吭声,但手上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
刘工凑近一步,压低声音:“我这两天琢磨他那报告,写得是挺漂亮,把功劳独揽了还不算完。”
“你说他一个刚毕业的,那磨床的问题,真的就解决了?我怎么听说”
他故意停顿,观察老钱的反应。
丁彭泽抬起头,眼神带着疑惑:“听说什么?”
“唉,我也是听几个老工人私下嘀咕,”
刘工做出为难的样子,声音压得更:
“说这两天磨床干重活的时候,动静好像有点不对,跟以前坏之前有点点像。”
“当然,也可能是大家心理作用,毕竟刚修好,都敏感。”
“有这事?我咋没听说?”丁彭泽隐隐猜到刘工什么意思。
不过碍于人家是工程师,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佯装不知道,顺着刘工的话接着说。
“咋可能会说,才刚修好,好不容易能用上了,现在谁愿意去触孙主任和李开朗的霉头?”
刘工煽风点火:“小丁啊,你也来了几年了,经验丰富,我要是你,就找个机会亲自去测测。”
“要是没问题那是最好,也能让大家放心不是?万一万一有点小毛病,也能提前发现,那也是为厂里挽回损失。”
“更是证明你的眼力还在!总比总比等出了大事,让外面人看笑话强吧?到时候,功劳可就不只是李开朗一个人的。”
他这番话,句句戳在丁彭泽的痛点。
来了5年,丁彭泽也算是触碰到瓶颈。
资历、背景、能力都没有那么突出,若是能借此机会让凌工、王主任关注到.
丁彭泽沉默着,眼神闪烁,显然被刘工说动了心,没察觉出漏洞,也没去看报告。
他缓缓点头:“嗯…刘工你说得在理,是得仔细点。下午,我抽空去看看。”
刘工满意地笑了,拍了拍丁彭泽钱的肩膀:“这就对了!技术工作,就得靠咱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把把关。”
下午,磨床车间依旧热火朝天。
厂里临时追加了一批急件,精度要求恰好处于这台磨床理论能力范围的上限。
看着其他设备排得满满当当的加工单,再看看这台大部分时间在“养生”的磨床,孙主任有点按捺不住。
他找到了当班的老师傅老陈:“老陈,这批活精度要求高,但时间紧,你看.能不能用这台磨床试试?小心点操作,就干这一批!”
老陈有些犹豫:“孙主任,李技术员和凌工可都说过.”
这几天为了测试磨床的好坏,使用次数已经远超这三月的次数。
老陈谨记着李开朗和凌工说的,有些担心。
“哎呀我知道!”孙主任打断他,“这不是特殊情况嘛!磨床修好了不就是用的?”
“李技术员是谨慎,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啊!你看这几天不都好好的?再说了,真有问题,李技术员不就在厂里嘛,随叫随到!”
“你就放心干,责任我来担!”
老陈架不住孙主任的软磨硬泡,一咬牙:“行!那我注意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