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现在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安森非常诚恳,实话实说,他和布莱丹坐在小广场的长椅上——
居然真的开始讨论剧本讨论角色。
在安森看来,雷可以看作是马丁-麦克多纳自己的一个投射——
天真。烂漫。幼稚。纯粹。简单。略显好动。略显愚蠢。尽管干着肮脏的行当,却始终不曾失去对世界的些许希望。
如此说来,马丁相当于把杀手和编剧等同起来,确实是一种绝妙的比喻。
而且,“杀手没有假期”是马丁的第一个电影项目,电影里雷则是在自己的第一次任务里出现致命失误。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马丁对于“杀手没有假期”缺乏信心?
从表面来看,马丁信心十足、自信满满,否则他也不会当面拒绝安森了;但内心深处始终带着一丝不确定性,这种不安一直潜伏着,正如同雷失手一样,马丁也担心自己可能会失手,毁掉这个项目。
那种不安,始终隐藏在内心深处。
某种程度上,安森认为马丁是正确的,那种不安确实演变为了现实。
不止是因为前世里,“杀手没有假期”的票房远远低于预期;更多是因为这部电影成品质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尽管影评人给予诸多赞赏,帮助电影后来在dvd市场赢得瞩目,但电影还是称不上优秀。
更不要说和“搏击俱乐部”、“猜火车”、“七宗罪”这些气质独特的经典独立电影相比较了。
至于原因,电影应该是一个整体,优点和缺点都是错综复杂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评论就能够概括的。
马丁,作为导演,他需要承担部分责任;科林-法瑞尔,作为主角,他也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准确来说,安森认为不是科林的责任,而是马丁的。
因为马丁选择科林就是类型选角,套用一个模版,科林再次出演一个英俊帅气但可怜巴巴的窝囊男人,和“狙击电话亭”、“亚历山大大帝”等等电影似曾相识,没有本质区别。
事实上,从如此角度来看,科林完成一份出色的工作,那委屈无辜的模样完全就是入魂入神的顶级表演,安森不认为自己能够在同类型角色上带来更多突破,如果他试图复制的话,最多就是一个模仿者——
模仿者,再惟妙惟肖、再形象生动,终究还是无法超越原型。
现在,由安森领衔主演“杀手没有假期”,安森自然希望走出自己的风格,为角色和电影注入不同的能量。
但是,超越科林-法瑞尔也好、摆脱科林-法瑞尔走出自己的道路也罢,安森对角色的钻研都需要布莱丹的帮助。
不要忘记了,这是双主角电影,肯和雷的互动以及化学反应是重要核心,他们的羁绊也是电影的落脚点,两位演员必须完成沟通和碰撞,这也是安森看到布莱丹,犹豫的最后还是选择坐下来的原因。
“……你的意思是,我们把整个基调变得轻松一些?”布莱丹总结说道,流露出一丝古怪,“以防你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在布鲁日。”
“上帝,我从来不知道在伦敦之外还有另外一座城市永远看不到阳光。”
喜剧嘛,往往都是阳光普照、色调明亮;但如果整个画面一片阴沉,从视觉效果来说就令人感到压抑。
所以,“杀手没有假期”说是喜剧,但也是黑色喜剧。
然而,这恰恰是安森试图改变的状况,“致郁系喜剧”,即使放在二十年后依旧是非常小众的一个类别——
字面意义上的笑不出来。
可是,应该如何表达呢?
安森认真想了想,“‘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那样。没有人相信,葬礼可以拍成喜剧;而伦敦那样糟糕透顶的天气里,浪漫爱情喜剧也一样具有吸引力,我没有期待‘bj单身日记’那样的喜剧,但通过表演的节奏和状态形成反差,制造一种荒诞的冷幽默。”
“可以让观众笑出来的那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