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王大柱突然跟王安说道:
“小安呐,我跟你娘商量了一下,咱们家也再盖2个大棚你说咋样?”
王安闻言,不禁深深皱起了眉头,说道:
“咱家又不缺卖菜那几个钱,有个大棚种点菜,完了冬天有的吃就行了呗,你们可真是不嫌累得慌。”
说实话,王安感觉自己家现在的这个大棚,当初盖的都有点太大了,要是跟这个大棚一半大小的面积,也就是100来平米就正好了。
主要是王安不想让父母天天干活。
在王安看来,病这玩意儿都是特么累出来的。
王安说完,刘桂兰看了一眼黄鹂和黄忠姐弟俩道:
“我寻思咱们盖两个大棚,完了让小鹂他爹妈也过来,我听小鹂说,他们家的日子挺不好过的。”
王安一听这话,看了看黄鹂和黄忠姐弟俩那满是希翼的表情,顿时怔了怔,卡巴卡巴眼睛,说道:
“那那就盖两个吧,多盖几个也行。”
虽说跟黄保国父子的认识,是因为他们爷俩偷玉米,但王安感觉黄保国一家人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偷玉米,也完全是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偷点口粮。
再说黄鹂和黄忠姐弟俩一直在王安家,王安感觉帮扶一下黄保国他们也没毛病。
主要是盲流子要是没人帮扶一下的话,基本就没有出头之日,日子也会始终过的苦哈哈的,连解决温饱都是个大问题。
王安记得,大约是到了80年代末,整个东北的盲流子才彻底消失不见了。
当然,这个消失不见,不是说把盲流子们都撵走了,而是当地正斧给他们上户口,并分给他们宅基地和土地,让他们彻彻底底的融入到了东北这个大家庭里。
吃了几口饭,王安想了想又说道:
“要我说,也别等盖大棚了,等开春就让他们三口人过来吧,黄颖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完了就先跟小忠一起住老房子里,反正开春咱家的活也不少,我脚着咱们屯去年没整成的荒山荒地,今年也该往外承包了,到时候咱家开荒啥的也都需要人手。”
王大柱和刘桂兰一听儿子这话,又相互对视了一眼,刘桂兰这才点点头道:
“嗯呢,我看也行。”
转过头,刘桂兰对黄鹂和黄忠姐弟俩笑道:
“等你们爹娘来了,也一样给他们开工资,省的你们姐俩还总惦记他们。”
刘桂兰说完,只见黄鹂和黄忠姐弟俩先是对刘桂兰感激的一笑,黄鹂还说道:
“谢谢大娘。”
黄忠也马上重复道:
“谢谢大娘。”
刘桂兰却大度的说道:
“谢啥谢,不用谢,呵呵呵”
只见这姐俩偷偷的相视一笑,满脸都是激动加兴奋的表情,好像是正在经历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
要说是喜事儿也没毛病,毕竟对于黄保国他们来说,来王安家干活,也算是一条好的出路,远比在苇子沟那个地方要强上百倍。
虽说不管是王大柱两口子还是王安,都抱有帮黄保国一家的意思,但事实上,收益最多的却还是王安一家。
主要是王安家不管是种大棚还是承包荒山荒地,都是需要有人干活的。
而以大棚和荒山荒地的收益来看,雇人干活简直是太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