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不早了,陛下先请回吧。臣……想回去考虑为汉中布防之事。
好,不要太过忧劳。阿亮。
……
黄昏,丞相府。
侍女桃夭和于归看着诸葛亮坐在桌前,一杯又一杯的饮酒。不禁开始担心起来。她们两个原本是被直百钱所害,流落街头,卖身葬母的民女。被诸葛亮所救后,便成了府中侍婢。
桃夭和于归还记得,她们的名字都是诸葛亮取的。出自《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宜其室家。愿你们将来能有个好归宿。诸葛亮当时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两个女孩永远记得那时见到他的情景。
蜷缩在成都破败的街角,散乱的乌发上插着草标。衣着华丽的俊美男子朝她们缓步走来。那一瞬间,她们只觉得仿佛看到了神明。
而此刻那个被她们奉为神明的男人,却如同所有被烦恼侵袭的凡人般。双眉紧皱,仿佛是想要把自己灌醉般一个劲的往口中灌酒。
桃夭咬着唇,和妹妹于归偷偷在一旁看着。于归相貌平平,天真单纯。而她却生得貌美伶俐,相府中不少年轻男仆都暗地里喜欢她。然而,她却一个也看不上。桃夭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痴心妄想,但是自从她知道诸葛亮的发妻黄氏很早就过世后。心思就开始渐渐活络起来。
眼前的男人是那样英俊而尊贵,哪怕明知他的年纪足以做自己父亲。却依旧挡不住桃夭愈发泛滥的春心。比起那些一到中年就变得惫懒不堪的寻常男子,岁月根本完全是刻意厚待他。
他的腰身依旧是那样的挺拔,眉目依旧是那样俊秀。岁月的磨砺除了让他那双犹如黑曜石的眸子变得更加睿智沉冷外,丝毫没有给他增加别的痕迹。
他就那样随意的坐在桌前,都显得神姿高彻,如瑶林玉树。看得桃夭不禁开始幻想,若是能嫁给这样的男人。哪怕是只做他的妾,自己都甘心。
想着,桃夭朝于归使个眼色,轻移莲步。一同走到诸葛亮身边,用娇软的嗓音道:丞相,是不是我们姐妹俩伺候您不周到,让您不顺心。
是啊,丞相。我们看您闷闷不乐的喝酒,心里好难过啊。何况,喝闷酒是容易伤身体的。
不关你们的事,是孤自己心里烦闷。诸葛亮丝毫没有注意桃夭那含情脉脉的美眸,自顾自的继续饮酒。
看到诸葛亮完全无视自己的美貌,桃夭登时感到很是沮丧。她一向对自己的容貌颇有信心,府内的年轻男仆们见到她时都会有意无意的去讨好自己。她不懂,为什么自己的美貌在诸葛亮眼里根本连看都不值得一看。
丞相,心里烦闷就不要憋在心里啊。这样很伤身的……
桃夭软软的说着,一双柔荑已想要覆上诸葛亮执杯的右手。
心事若是能说出来,又何必喝酒呢?
这么说,丞相您是在借酒浇愁了?于归心思单纯,傻傻的问道。
孤不是浇愁,是浇恨!
此话一出,吓得了桃夭和于归一跳。即使处于酒醉中,诸葛亮那双沉冷黑眸中透出的寒芒也让她心惊胆战。
丞……丞相……您恨……恨谁……
诸葛亮抬起朦胧醉眼,看着吓得脸色发白的两个少女。突然想起曹叡在布告中所写的诛心之言,还有那天宫宴上李严那阴阳怪气的讽刺……
曹叡和李严满是讥讽的面容逐渐交叠起来,不断在眼前摇晃。看得诸葛亮只觉得自己怒意顿生……
孤是恨……
猛地将话止在喉间,诸葛亮想起方才桃夭的举动,道:桃夭,你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府中若有心仪的人,就和孤说吧。
桃夭心思伶俐,立刻意识到是自己方才的举动,让诸葛亮不悦了。正想开口,而下一刻,诸葛亮已经醉倒了。他半躺在椅子上,喃喃道:我……爱的人,从来都只有你一个……
听到诸葛亮这话,桃夭忍不住醋意横生,大着胆子问道:丞相,您爱的人……是谁啊?
陛下……升之……我的升之……亮爱的……从来都只有你……
桃夭瞬间如坠冰窖,妹妹于归看着脸色苍白如鬼的姐姐,关切道:姐姐,你怎么了?
没怎么,只是觉得自己太蠢了。居然会有那样的妄想,哪怕是出身良好的夫人,在丞相看来也只是一个名为”妻子“的女人。他那样的男人,要的是功成名就。除了陛下,他谁也不爱。
于归,我想答应那个姓王的马夫。
姐姐,你不是一直不愿理他吗?
于归,因为我一时的愚蠢,已经让丞相觉察出我的心思。与其让丞相把我配给我不喜欢的。还不如早早嫁给一个喜欢我的男人,至少还能过相夫教子的平淡日子。
姐姐,我不懂……
不懂也没关系。于归,你记住。我们最好的归宿就是嫁给寻常男子。丞相那样的男人,不是我们能妄想的。他那样的男人,能以管乐自比的男人。无论是温柔还是爱情都只会给一个人,那就是陛下。
很快,桃夭答应了王姓马夫的追求,安心做了一名最普通的民妇。而于归继续作为侍婢留在相府。
桃夭的离开对于诸葛亮来说,完全是无需关心的微末之事。他考虑的只有该如何向皇帝“正确”表达出自己对他的爱与忠诚。
只是,当后来他被那个自己以为的正确爱情表达方式坑得,在心爱弟子的床上被肏的欲仙欲死时,才真正明白那时自己所说的“唯愿君安”最正确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
或许是天佑蜀汉,在加强了汉中防务后。诸葛亮率军屡战克捷,拿下雍凉二州后,隐隐已显出可取长安之望。甚至连孙权都遣使来信,表示联合灭魏后,愿与蜀交分天下。
而气急败坏的曹叡在处罚了几名战败的魏将后。再次朝成都发来一封恶毒的布告。然而,也正是这封布告变成了诸葛亮做出自以为”正确“决定的导火索。
朕与足下同为九五之尊。然足下待诸葛亮之亲厚,实在令朕汗颜。山阳公昔日为帝时,待武帝之遇皆不及足下。以亮之心性,足下待他至诚,然亮虎伺之心。朕闻亮常言,平生大愿乃迎足下于长安。朕遥祝足下早日还都,想必足下还都之日,也定会是诸葛亮称帝之时!那时,料想足下也必定心甘情愿。
哪怕看着皇帝一剑将布告劈开,流言还是止不住的越来越多。诸葛亮很清楚自己总揽朝政,其实本就树敌不少。其中以同为托孤之臣的李严和自己尤为不对付。而曹叡这封布告恰巧给政敌们一个可以大肆攻击自己的理由。
一个及其阴险的圈套,针对自己最心爱之人的圈套。
曹叡果然阴毒,这招使得让诸葛亮也不得不赞叹。有道是众口铄金,哪怕陛下再怎么亲他信他,越来越多的流言终究会引起猜忌。而猜忌的种子一旦埋下,必定会酿成恶果。即使东吴现在遣使表示愿意灭魏后交分天下,心中也必定有自己的打算。而对于此刻的蜀汉来说,虽然屡克城池,但终究比不过根深叶茂的曹魏势大,根本经不起君臣夺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