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文豪1983 > 第364章 两院教授

第364章 两院教授

“餵?陈小旭?”

“是我。”

“你觉得我是留在本院,还是去文学院那边发展?”

陈小旭眼晴一转,答案不一样了:“你这人精力特別好,处处留情,现在都来找你了。既然你都不捨得,那你就哪个都不要放弃,平等的爱她们。”

余切无语了:“我说的是工作,你说的是什么啊!”

陈小旭哈哈大笑:“我看你哪个都不会放弃的!”

的確如此!

考虑一晚上后,余切的折中方案確实是“我全都要”,他既要做经济学院的副教授,

也要做文学院的教授。

很快,丁校长也来劝余切:“学生希望你能在文学院任教,他们表达了意见。你要不“都去吧!”

原来,经济院和文学院的斗爭传出去后,四月二十二號晚,在燕大用於学生聚会的大饭厅內,东墙上忽然贴有一句话:保卫我们的余老师!

这到底是哪个院来写的,已经无关紧要了。

因为这句话引发了燕大师生的激烈爭论,甚至在大饭厅前有人动手,推推揉。经济学院和文学院的男生摆开架势,要为了爭夺余老师而斗爭。

燕大最怕学生闹事儿!学生也很敢於闹事儿!

哪一方失去了余切,都会成为软弱可欺的代表,在全校都抬不起头。

四月二十三號,经院和文学院两院的教职工开了一次大会,会上余切自已来做检討:

“因为我个人的研究倾向模糊不定,促使大家遭受到这种冤屈,我感到非常惭愧!”

“我认为搞研究要低调,同时在两个学院担当教职过於高调,对我们学校风评不好没想到,现在缺少了任何一个,反而会有损我们的风评!”

余切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话。

最后道:“所以,我接受组织上对我的安排,愿意在两个学院都担当教职工作。”

会上掌声如雷。每一方都觉得自己胜利了。

原先那些脸都青了的扫地僧们,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八十年代末有一批大师的离世潮,这些人赶在自己最后有影响力的时候,看到了继任者的到来。

消息传出来,学生也很开心。中文系85级的几位校园诗人聚在一起,为了“余切重新回到文学院”而庆祝,就连路不宣都破天荒的拿出自己的钱来打牙祭。

学一食堂。

程国平对几位朋友道:“余切回文学院,以后是一件要刻在碑上的大事情!”

“我们文学院看起来厉害,大师云集,实际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这一届人人都是状元,都是衝著那么多教授来的—可他们却没几个能真的教我们。”

“中文系的教授,多如牛毛;中文系的博导,一驳就倒。”

褚付军也说:“那些真有水平的大师们,现在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实际教我们的却是人才青黄不接下的青年教师一一中间的生力军真空了。和从前相比差得太多!”

“不是余切需要文学院,而是文学院需要余切一一现在我们可以重新拍胸脯的说,我们又是第一名!”

“路不宣,你怎么看?”

路不宣抬头说:“我知道读中文系原来不能做官后,就没怎么上过课。你说的这些国学大师,我一个也不认识。”

程国平笑道:“不认识也没关係,现在不同了,你能看到一个处在全盛期的文学教授是什么样。这有可能是我们这辈子亲眼见过最厉害的人物。”

“比那些干部还厉害?”

“当然了!你知道教授也有行政评级吗?燕大的一级教授相当於部级,二级是副部,

三级是正厅,四级是副厅—就算是刚做上教授,最差也是市级干部那样的级別!”

褚付军在旁边听得也愣了:“原来做教授地位这么高!和讲师简直是云泥之別,怪不得大家都想来做教授!真是人生的一次『跨龙门』啊!”

他们的对话被旁边的人听去了。大家都陷入到了对未来的迷茫:中文系很少有真能走文学这条路的,大部分还是要进入到机关单位。

机关內,所谓一个科员就把你压得死死的,哪里有人想到燕大教授竟然是这么高的地位!

路不宣忽然问:“余老师真的会教我们吗?”

两人都愣住了:“会——吧。”

做教授对余切来讲,一开始没什么区別。

一般的讲师做到教授,最大的感受就是物质上真的极大富裕了,这一时期的文科教授怕是比后世还要爽。

余切却根本不在乎那点工资,他把工资都捐了。

整个中国有两个不拿工资,完全靠稿费生活的作家,一个是巴老,另一个就是余切。

如果再算上教职工作也不拿工资的,可能只剩下余切。

但对於余切身边的人来讲,情况就不一样了。余爸余妈把这事儿当做光宗耀祖的事情,有几天每天都打电话过来。

张儷在家里拼命学习,有时都不让余切抽查她问题了。陈小旭在片场看起了书,原先陈小旭对读大学之以鼻,现在忽然觉得有必要了。

就连远在泰国拍戏的宫雪,都想尽办法给余切打了一通电话贺喜。

可见中国人很认可教授这个职位。

27號,余切替胡岱光上课,事前没有通知。一开始明显有逃课的,余切也懒得点名了,结果底下的学生越上越多,到后来教室里面全是人,门外边儿也是人。

余切只好说,我没有三头六臂,不值得大家特地来看。

他告诉这些人:“你们来上我的课意义不大,就是听个耍,不如把自己的专业搞好。

尤其是那些搞工科的。”

一个新闻系的学生说:“余老师,你比你笔下的李永更真实。李永靠读书改变命运是假的,因为李永还是个小学生而你是真的!”

“万县確实比寧县基础条件好一点,但你比你故事里的李永强了太多。”

“你难道没有意识到,你才是反驳读书无用论最好的例子吗?”

余切恍然大悟。

怪不得李永这么感人的故事,他小说写出来后,很多人却只关注小说,不怎么关注李永这个小学生:歷史上李永很早就出名了!

喉,弄巧成拙。

当年要不是高考点將,我兴许还在万县的农村中学当家里蹲呢,其实这当家里蹲也没什么不好,我总有法子过得好,不过这做高考状元、成为大教授对我来说,可以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重生之切割机 重明仙宗 游戏旅途 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武极破神传 仙荒劫 我们的崛起时代 九天神凰 轮回空间,但画风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