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垄上,甘薯藤蔓肆意地蔓延着,
叶片翠绿欲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田间地头,早已搭起了一个个简易观礼台,
红色绸带随风飘扬,增添了几分喜庆。
观礼台上,摆放着整齐桌椅,桌上茶具冒着袅袅热气。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喧闹声。
只见陆云逸身着都指挥使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最前面。
他的身旁,跟着辽东都指挥使潘敬以及都司一众大人。
潘敬骑在马上,目光炯炯有神。
他望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田地,心中不禁暗暗震惊,
这等朝气蓬勃的景象,他还第一次在关外见到。
众人来到观礼台前,纷纷下马。
陆云逸微笑着走上前,与潘敬等人一一见礼。
“潘大人,今日有劳大驾光临,一同见证这丰收盛景啊。”
潘敬哈哈一笑,说道:
“陆大人客气了,甘薯在京城种得热火朝天,
在北方种得如何尚且不知,本官自然要亲自来看看。
不过看着景象,今年必定丰收啊。”
“哈哈哈哈哈,来来,上座”
陆云逸笑着邀请他坐上观礼台,一边走一边说:
“甘薯这东西若是能在大宁种出丰收,那在辽东自然也不差,
甘薯种植的一众经验以及注意事项,本官已经命人准备好了。
等潘大人走时,一并带着,让甘薯在辽东也发扬光大。”
潘敬愣在当场,心中陡然升起无限感激,
他忽然明白这人为什么如此招朝廷大人物喜欢。
做人做事方方面面都没有任何毛病,
这等珍贵经验,居然就这么备好了。
潘敬面露动容,抱拳轻声道:
“多谢陆大人,这个恩情,潘某人记住了。”
“哎~是关民生,潘大人客气作甚,快来快来。”
陆云逸表现得毫不在乎。
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丰收仪式正式开始。
一群身着鲜艳服饰的舞者,手持彩带,在田地间翩翩起舞。
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如同一只只欢快蝴蝶,
引得周围百姓的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潘敬对于这个安排有些古怪,
黄土、田地、歌姬,这怎么看都有些不搭。
“陆大人,这么安排,是有什么深意吗?”
陆云逸原本正在笑呵呵地看着跳舞,听闻此言转过头来,解释道:
“整日上工、种地未免太枯燥了,
京城有各种戏台戏班,京中百姓回家时都能瞥一眼,解解闷。
咱们这关外可没有这些,
这不趁着热闹安排一番,你看看他们,看得多起劲!
人都是他从京城请来的,
这是代秋风,大宁制工坊的大掌柜。”
代秋风连忙站起身,躬身一拜:
“潘大人。”
“昂你就是坊的大掌柜,
本官这些日子在城中可是听了不少你的名声啊。”
潘敬上下打量着他,
二十多岁,应该不到三十,但长得十分老成,也十分沉稳。
放在街上顶多算得上是扎眼,远远不能与掌控这方圆千里制的掌柜相关联。
代秋风再次躬身一拜,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硬纸片递了过去:
“潘大人,这是工坊名片地址,还有信件往来方式,
以后若有吩咐,尽管命人送来信件。”
“哦?”
潘敬接过名片,有些诧异地左右翻看打量,
对于这东西十分感兴趣,便将其收了下来。
舞者表演持续了快两刻钟,可谓是让一行百姓大饱眼福。
舞者们退场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走上观礼台。
他们手持香烛,神情庄重地对着天地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
祈求上天保佑今年甘薯丰收,来年风调雨顺。
做完这一切,一名胡子白的老者走上高台,
脱去了上衣,露出干瘦的躯体。
他站在大鼓前,拿起了鼓槌,随着一阵微风吹过。
“咚!”
沉闷的鼓声炸响。
“咚咚咚——”
随着微风急促,鼓声愈发激昂,让不少人一颗心都吊了起来。
一队队民夫手拿锄头来到了预定位置,神情严肃庄重!
“向天祈福,田产丰收~”
随着一声高昂的声音响起,老者双锤猛地一砸鼓面,声音再次激昂。
“挖——”
“虎!”
一众民夫长吐一口气,发出一声轻喝,
一下一下挥动着锄头,挥动间还带着有节奏的韵律。
原本静谧无声的田地中,变得热闹纷纷。
高台之上,一众大人放眼望去,
目之所及都是锄头挥动的场景,不由得脸色严肃。
“有了有了.”
在紧张气氛弥漫中,
靠近官道的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旋即变得喧闹。
只见一名浑身精壮的中年汉子,用力挖开一处甘薯藤蔓,
一个个圆滚滚、红彤彤的甘薯从土里露了出来,
它们大小不一,大的足有成年人两个拳头那么大,小的也有鸡蛋大小,密密麻麻。
“多,好多!”
早就准备好的民夫迅速拿过箩筐,不停地向里面装,
不一会儿,一个箩筐就被泥土与甘薯塞满。
周遭百姓目瞪口呆,还没有棺材板大的地方,就挖出了这么多。
那.这一亩地
他们只能依稀记起去年都司衙门信誓旦旦地保证,甘薯必定丰收的场景。
一年过去了,话已成真!
很快,甘薯便开始称重!
民夫们迅速将装满甘薯的竹筐抬到称重处。
称重处摆放着几台巨大的斛,
这些斛都是用上等木材制成,做工精细,刻度清晰。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农站在斛旁,
他神情专注,眼神中透着一丝严谨。
他先将一个空斛放在秤上,仔细地调整好秤砣,确保秤杆平衡。
然后,他指挥着民夫们将竹筐里的甘薯小心地倒入斛中。
随着甘薯不断地倒入斛中,秤杆开始微微下沉。
老农紧紧盯着秤杆,口中念念有词:
“一石、两石.”
时间流逝,随着一斛斛上秤,周围人们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农和秤杆,心中默默地祈祷着能有一个好收成。
当秤杆终于平稳下来时,老农大声喊道:
“四石八斗!”
人群刹那间安静,旋即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丰收~”
“四石八斗!”
“老天保佑!”
声音绵延不绝。
不远处,又有一处田亩开始称重。
老农眼睛越睁越大,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四石、四石二斗.”
周围的人们也跟着紧张起来,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终于,秤杆停了下来,老农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四石五斗!”
“丰收——”
人群再次沸腾起来,欢呼声不绝于耳!
潘敬也忍不住走上前,仔细地看了看斛中的甘薯,又看了看陆云逸,赞叹道:
“陆大人,这甘薯收成如此惊人,真是令人惊叹!”
陆云逸微笑着说道:
“全体百姓和官员共同努力,石头也能开结果。”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
突然,另一处田亩传来一阵惊呼声。
“五石!!”
当老农喊出“五石”的那一刻,
整个现场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紧接着,如雷般的欢呼声炸响,
百姓们兴奋得跳了起来,孩子也露出白牙,蹦蹦跳跳。
陆云逸转身对着周围的人们大声说道:
“乡亲们,今日甘薯丰收,是我们大宁城的大喜事!
我们要继续努力,把这甘薯种到更远的地方,
种到草原上,种到天涯海角,让更多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回应声:
“好!听陆大人的!”
陆云逸压了压手:
“从今日起,大庆三日,夜不宵禁、酒楼饭馆不闭门,一应吃喝,都司全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