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卫生大会变招商会!方言点爆合作热!(二合一章)
“推广至全国主要城市医疗单位,三个月内成功抢救患者七十三例,填补了中医急救领域的空白!”
“提交成果单位:协和医院,华夏中医研究院,南通中医院。”
“成果专家医师:方言,以及其团队。”
领导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掌声比刚才更响了。
方言站在原地,能感觉到后排有人踮脚张望,前排的朱老正朝他竖大拇指,赵锡武更是把水杯举起来晃了晃,像在敬酒。
方言笑了笑,对着四周再次鞠躬。
“第三个成果——”领导翻过一页报告,语气带着笑意,继续说道:
“修复《御修医方类聚》挖掘出二十九本失传古籍,数千古方……”
这话说完后,全场沸腾了。
数千的古方?
光是这个数目就已经把人震惊了。
当然了,只有方言知道这个数据还是有点水分的,里面的一些古方是有类似同款的方子的,并不是绝密的秘方。
不过里面当然也有不少的秘方,上千没有,几百肯定是有的。
“提交成果单位:首都中医药大学,华夏中医研究院。”
“成果专家医师:方言。”
接下来全场掌声此起彼伏,方言的研究成果一个个的被说出来。
一直说了九个才停下来。
台下众人都有些麻了,这数量真是够多的。
结果上头领导还说道:
“还有一些成果目前已经提交,但是还没审核下来,所以暂时就不公布了……”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九个……这还没算没审核的,这小子是把一年过成了别人十年啊!”滇省中医院的老院长掰着手指头数,“光那个《御修医方类聚》,咱们省档案馆找了三十年都没凑齐,他倒好,直接挖出二十九本失传的……”
“才多大啊?比我徒弟还年轻呢!”
“这年轻人,算是把中医界的‘天板’给抬高一截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方言,接下来上面领导继续说道:
“说到方言同志,我想多说几句!”
“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看着中医一步步发展过来的,知道这条路有多难,既要有传承老祖宗智慧的定力,又要有突破陈规的勇气,还得有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本事。这三点,方言同志都做到了。”
“大家看这九项成果,涵盖了急救、疑难病症治疗、古籍修复、制剂研发多个领域,没有一项是‘纸上谈兵’。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国际公认的绝症,他用中医辨证施治拿出了方案;基层急救缺手段,他推广的《破格救心汤》三个月救了七十三人;老祖宗的古籍快失传了,他牵头修复二十九本,抢救出几百个有效古方,国家需要外汇,他就帮着中侨办完成了一个个的任务,到现在都保持着百分百的治愈率……”
“更难得的是,他不搞‘闭门造车’。他联合各单位,找军队提需求;请老中医传经验;搞提取设备,他联合大学搞创新。这种‘跳出中医看中医’的视野,恰恰是咱们很多老同志、老专家容易忽略的。”
“有人说,中医太慢,跟不上时代。”领导提高了音量,“但方言同志用事实告诉我们:不是中医慢,是我们没找到让它快起来的法子。他搞的那些成果,哪一个不是盯着急用实用?部队要急救药,他就改药;基层缺方案,他就推手册;国家要外汇,他就把中药制剂卖到国外……”
“他的研究所里,既有捧着古籍抄方的老专家,也有摆弄精密仪器的年轻人;既有祖传秘方的传人,也有科班出身的研究员。这种‘混搭’,看似不搭调,却撞出了真成果,这就是中医该有的样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所以,”领导最后说道,“我们不仅要表扬方言同志的成果,更要学习他的思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永远盯着‘解决问题’做文章。这样的年轻人,越多越好;这样的中医,才有未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连那些老专家,也跟着用力鼓掌。
不管他们怎么看方言,起码这会儿这些成果,一件一件的,他们是服气了。
方言听着领导对他的评价,这可给他捧的有点高了,他赶忙对着台上深深鞠躬,又转过身,对着台下所有注视着他的人鞠躬。
方言刚坐下,屁股还没沾稳椅子,旁边的赵锡武就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行啊,领导这话可是把你往中医界的标杆上推了。”
“赵院长您可别打趣我了。”方言连忙摆手,声音压得低:
“这九项成果里,哪项离得开团队?离得开老前辈们帮衬和支持?说白了,我就是个搭台子的。”
话音刚落,前排的研究院季钟朴院长就回过头,手里的钢笔在他胳膊上轻点两下:
“年轻人别这么谨慎,有点谦虚过头了,该受的就得受着,记得越高处风越大,往后更得步步扎实就行了。”
“您说得是。”方言点头如捣蒜,正想再说两句谦虚话,斜后方突然伸过来一只手。
方言甚至都不认识这人,他是从其他方阵跑过来的,他手里攥着张名片说道:
“方主任,我是云南那边研究所的,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方言一看联系方式上写的职务,云南中医药研究所的院长。
“院长您太客气了。”方言双手接过名片,躬了躬身。
这边还没应付完,左边空军总院的人也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笑:
“方大夫,上次咱们说的事儿您考虑怎么样了?”
方言想起来是上次八一节和他们说过合作中医这块儿的事儿。(见1187章)
“您说医疗合作的事儿?”方言问道。
对方点头说道:
“我们也是自己人了,打算增加中医医疗体系的事儿早就想好久了,就是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对于这种能够增加中医影响力的事儿,方言当然是记得的。
不过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忙,方言对着他说道:
“等这阵子忙完卫生大会的事,我带着研究所的教授过去一趟,咱们把具体方案碰一碰。”
对方连连点头。
等到人走了过后,陈副院长对着方言说道:
“今天才算服了,这声望当协和的院长都够了!”
方言听到这话,说道:
“陈院长您这是说哪儿去了。”
“您放心,这院长肯定不会是我!”
陈院长一怔。
正说着,台上的领导已经开始表彰下一位……一位研究麻风病防治的老专家。全场的掌声再次响起。
方言趁机对着陈院长说道:
“待会儿您就知道了。”
说完其他人也来和方言打招呼了,方言赶紧笑着拱手:
“都是运气,都是大家帮衬,真不算什么……”
有年轻医师挤过来,居然是打算要方言签名,看着他有些狂热的表情,是真的把方言当偶像了。
方言他笑着婉拒:“我这字拿不出手。”
有地方药监局的同志过来打听成果转化的流程,他立刻指着老胡的方向:“那位是负责市场对接的胡先生,经验比我丰富,您找他准没错。”
好不容易稍微清静些,院长从斜前方探过身,慢悠悠道:
“知道夹着尾巴,还算没糊涂。”
方言摸了摸鼻子,苦笑:
“您还不知道我?这点规矩再不懂?”
院长笑着点点头,转了回去。
方言松了口气,刚端起面前的茶杯想润润喉,就见崔静怡目光扫过来时。
崔静怡的声音很轻,带着笑意,“谦虚是态度,不是底气。该扛的责任,别躲。”
方言有些莫名其妙。
不是……当院长的是你,又不是我!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方言也不是笨人,仔细一想过后就明白过来,崔静怡的话不是批评,而是信任的体现。
她作为新任院长,了解自己的价值,认为他确实有实力有底气支撑高位。
提醒他既然已被官方推上神坛,就该有承担的信心。
方言还是习惯谦虚点,至少不招人恨。
这是他的经验。
台上的表彰仍在继续,一位陕西研究鼠疫防治的老专家站起身。
他对着台下深深鞠躬。
全场的掌声里带着敬意,方言也跟着用力鼓掌。
等到表彰结束,没有任何意外,方言确实是成果最多的人。
并且关联的单位也是最多的人,他甚至关联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南通中医院。
属于是跨得有点远了。
接下来,就该他们这些人上台讲话了。
方言理所当然的排在了第一个。
他稳步踏上主席台的台阶,脚下踩过红毯的每一步都引来无数目光。
这个年轻人今天必然会受到最多的关注。
当他在讲台后站定,原本有些杂声的会场倏然安静下来。
站在这里,方言朝着下面看去,黑压压的人头。
舞台灯光照在他脸上,他看不清楚下面的人脸。
方言的演讲稿放在了自己兜里,他脱稿抬手调整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