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过神来,发现众人都在等着自己发话,便笑道,“忙你们的去吧,朕也有要事处理,这便要回宫了。”
等到众人退下,朱厚照才对尹生说道,“对了,今天朝堂要商议的是什么来着?”
尹生身为司礼监随堂太监,自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当即就分毫不差的答道,“乃是监察御史张景晹上奏,因为霸州盗贼猖獗,导致商货不通,京中百姓颇受其困,因此打算在正阳等九门减免入城钱钞。”
“户部给出的意见是,正阳等七门减十之二,朝阳东直二门减十之三。内阁票拟之后已经同意了此事,为了减少商人负担,还革除了顺天府通州北关巡检司。”
“另外顺平、河间、保定、永平等府遭遇水旱不等,地方祈求赈济,并减免来年的钱粮。”
朱厚照的目光动了动,说道,“让人去告诉陆訚,减免入城税的奏疏暂且留中不发,几府赈灾的公文可以即刻办理。”
尹生多问了一句,“若是陆公公已经用印,又该当如何?”
朱厚照果断道,“那就去通政司把圣旨截回来,一旦流转到六科那里,可就难办了。”
尹生知道朱厚照的思维跳跃,虽是得了命令,仍旧稳了一手。
果然,很快又听朱厚照吩咐道,“你让人去找一下贺环,命令他加快速度,先核查内承运库里的白银,然后两日之内,让他给我报一个数字。”
“所有清点过的白银,全都要装箱上锁,以净军把守,朕自有用处。”
见朱厚照再没有别的吩咐了,尹生这才赶紧去安排。
朱厚照也没像他说的那样急着离开,而是换了个离那些举子们近的地方,一边听着他们的吵闹议论,一边想着事情。
好一会儿,才见尹生回来。
尹生看了附近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朱厚照会意,索性他也该回宫了,便起身离开了茶铺。
等到朱厚照在一众锦衣卫旗手卫的隐隐拥簇下,离开了大慈恩寺外热闹的街市,尹生才上前说了他刚才收到的消息。
“陛下,去龙华寺的人回来了。那里确实借住了三个举子,正是唐皋、黄初和蔡昂三人。”
“我们让寺里的僧人,将他们从院中引出来,然后派人进去秘密搜查。也确实从他们的行李中,发现了三枚青竹签。三枚青竹签上,分别写了‘甲’、‘乙’、‘丙’三字。”
朱厚照听了,很感兴趣的说道,“想不到传言还是真的。”
接着,又不知是什么心理,有些不爽的说道,“殿试乃是内阁大学士和翰林们为国选才的场合,哪容得他装神弄鬼?”
尹生的节操就比许泰强多了,这会儿就想起了裴元上次和他吃饭的香火情。
于是在旁帮着说了一句,“上午那锦衣卫小旗说是裴元为了鼓舞三人,这才以此相戏,做为来日相见的一桩趣谈,并非是存心要装神弄鬼。”
以朱厚照聪明和学识,自然不会不懂这些。
他甚至还顺口补充道,“当年的北宋大将狄青,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就是通过抛洒双面都是文字的铜钱占卜,然后依靠全是正面的结果,鼓舞士气,结果大破侬智高。”
“朕痛心的是……,这次说不定真要让那混蛋装成了。”
“唉,真是岂有此理!”
尹生听得糊涂,他有些疑惑道,“陛下,殿试不是在明天吗?”
“何况,这件事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要真是让这三人名次在前,只怕更会使局面如沸如羹。几位大臣都是持重之辈,应该会有所避忌才是。”
朱厚照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意味莫名的笑容,“避忌?避忌一个锦衣卫千户?”
尹生连忙解释自己的意思,“避忌如今议论汹汹。”
朱厚照笑道,“呵呵,如杨廷和、梁储、费宏、靳贵、王华等辈,岂是容易被议论裹挟的?”
“之前的时候,梁大学士不就向那些举子们展示过,什么叫撼山之难了吗?”
尹生心中道,也就是说负责读卷的大学士和翰林们,应该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决定这些人的成绩了。
明朝的殿试打分比较简单,觉得好的就画个圈(○),觉得一般的就画个三角(△),再次一等的就点个点(、)。
最后综合读卷官的评分,评出等次。
天子呢,拥有着很有面子但是没太大卵用的权力,也就是可以在内阁大学士给他的卷子里,进行名次调整。
以往的时候,朱厚照对这样的权力不是很上心。
这些都是他们选出来的人,最后还由自己来进行皇权背书,这特么不就和强奸了他,还得让他说是自愿的一个样吗?
但是这次不同了。
朱厚照对他手中的这点权力,就很感兴趣了。
只要这三人能有一个争气点,朱厚照就有把握搞出一件大事出来。
而这件大事,将会彻底的引爆那些举子,吸引走所有的关注,让积庆坊和鸣玉坊拆除的事情变得无人问津。
朱厚照想着,向尹生问道,“可知道那些青竹签上的字对应何人吗?”
尹生答道,“甲字对应唐皋,乙字对应黄初,丙字对应蔡昂。”
朱厚照点了点头,将这三个名字和对应的字记在心中,随后又问道,“可找人去辨认这三人的容貌了?”
尹生答道,“老奴在内书堂找了几个识字的小太监,依次将三人辨认了,应该不会有错。”
朱厚照听了满意道,“很好。等到殿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你就安排太监去检查纸墨。让那几个人,记住这三人策略的前两句,然后回报给我。”
尹生跟随朱厚照有一阵子了,对这家伙的胆大大致有些了解了。
他忍不住劝道,“这件事上,陛下还是要三思啊。”
朱厚照哈哈一笑,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说道。
“裴元上次说的很有道理,若是有办法,将落榜举子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考试上,又有谁会在乎那些即将拆掉的街柳巷呢。”
“与其让那些举子为了鸣玉坊和积庆坊的事情闹,还不如让他们为了恩科的事情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