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湖州·悠悠佛心照逝年【90】
向承年与辛长年俩人一道儿回九王府,与瑶轼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只消一眼,他便认出了这人是西夏的瑶轼。他并没有多看,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走过去。他瞧见赵玲珑在王府门口,便与辛长年说:“公主是知晓你过了午会回来吗?在门口特意等着的?”揶揄一般的笑言。
“我并没与她说起。”辛长年觉得奇怪,他见她手中提着一包东西,快步上前将她拉住,问:“眼睛还没好,出来做什么?”
赵玲珑还没注意就被拉了个踉跄,她见是辛长年回来了,便喜笑颜开的说道:“是布匹店的马老板来寻我。上回去取衣服的时候他约我去云阁吃饭,我这不得了眼疾,去不了。”她抬起手腕,笑着说:“他还送了一盒油糕来。”上回约了饭的事情忘记和辛长年说,她看他面色不好,知他应该是生气了。
一旁的向承年听了后,皱眉问:“公主将住处告诉了那瑶……”想着他是化名,便改口说:“马老板?”
说到这件事,赵玲珑也呕得很。她无奈的摇头说:“我才没有说,是他自己寻来的。”她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出:“那日给长年取了衣裳后我本想去问问这到底是何方人士,谁知倒是让他给把话套了进去还要我去城北的云阁吃饭。今日我想起这事儿就赶紧让府中的小厮去说一声,谁知他竟然跟着人寻来了。”
辛长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牵着她带她入府内,“外头风沙厉害,进去说话。”
这话听着冷冰冰的,赵玲珑偷偷看了他一眼,而后转头瞧向承年,眼神里带着不解。
向承年得了示意,解释道:“那人是盯上了公主,恐怕就是冲着二位和王爷来的。”就算瑶轼装扮的再像西北人,可他的面容太好认了。混着宋人和西夏人的血统,五官总是较西夏人柔和,但却又比汉人刚硬。进了府,他问赵玲珑,“那公主可知那人是谁?”
赵玲珑摇头,“不说了没有问出来嘛,反倒是让人差点识破了自己。他说家里有西夏人的血统,父亲以前是西北镖局的走镖人,后来因为常年走江南这一条路线认识了不少做生意的,故家里也做起了买卖。”她回忆他说的话,继续说道:“对了,他说他家里兄弟姐妹不少,但不是很亲近。他住在城南的马府,让我病好了记得去。”她问向承年,这马府到底在兰州是什么人家?
“等你眼睛好了也不要去马府。”辛长年扶她进院子坐下来,他让婢女煮一壶茶水送来。“既然对方这般狡猾,以后还是不要来往的好。”
这股子醋味有些大,向承年坐下后摸了摸下巴,笑眯眯的与赵玲珑说:“辛公子说的有道理,公主单纯,这样奸诈的人还是不要见面的好。”说罢,他意味深长的看向辛长年,一副他都懂的眼神。
“我也没打算以后要见面呀。这能让他寻到我不是没想到嘛。”赵玲珑着实觉得委屈,他俩这一唱一和是为的何般?她支着头,问向承年,“向大哥可别再嘲笑我了。你还没回答兰州的马家到底是何人?”
向承年来兰州不过一年多,其实他也不知道这城南还有一个马府。他摇头,直说:“若说这个马府,我是真的不知道兰州有这么一家。听公主刚才说的,应该是做生意的,且生意不小。兰州富庶的人不多,其中没有姓马的。但是!您若说这个人……”说道此处,他停顿了一下。此时正好婢女前来送茶水,他站起身接过茶壶给在座的每个人倒上后便就差遣婢女退下去。他看院子里没有什么闲杂人后继续说道:“如果我没有认错,刚才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人就是公主口中的马老板。”
赵玲珑回忆他离开的方向,拿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后,点头说道:“应该是他。”她见他一直卖关子,便催促道:“向大哥快些说,你是不是见过?”
他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小嘬一口,说道:“真人是没有见过的,但我见过画像。这人长得和西夏的大王子瑶轼有七八分相像。”他想起刚才赵玲珑说他姓马,便问:“他的全名公主可知?”
“马轼。”辛长年记得上回赵玲珑和他提起过这个人,那次他便就将这人的名字牢牢记住了。
向承年啧啧两声,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茶,心中暗叹果然是有一个醋坛子在面前散发醋意。一个是瑶轼一个叫马轼,这样的巧合应该不是一般的巧合。他又问道:“公主是如何与此人相识的?他的铺子开在哪儿?”
“那会儿是刚到兰州的时候,我和阿炎出去寻成衣铺,想着给长年做两身衣裳。可是兰州城里翻来覆去的找连一家像样的布匹店都没有寻到。谁知在镇上有人骑着马儿奔驰而过,钱袋子就落在我面前。我拾起来看到这钱袋子用的料子是上好的丝绸,觉得应该城里有这样的布料卖的。我与阿炎走到一处古玩店门口又遇上了马老板,然后将钱袋还给他,并想着问何处可以买到丝绸。谁知他说他就有一间布匹店里头还有做衣裳的裁缝,这么一来便就认识了。这铺子在古玩店向西的走一条街就能到。”她说到此处,指了指辛长年身上那件藏青色的袍子说:“就是这个料子,我瞧着与我在宫里穿的差不多,便就做了两身。”
辛长年低头看自己身上的衣裳,觉得滋味挺怪的,他暗自想下一回不穿了。他与向承年说:“玲珑去到那人铺子的第一天回来与我说了后,我就觉得此人是知道玲珑是公主,应该是冲着我们来的。只是他没有什么举动,我一时也不好多做猜测。”
向承年听他俩这般说明后,他浅笑一声说:“西夏人寻来了,这是在兰州城里等着我们呢。马老板不出意外应该就是瑶轼,他今日特意上府我估摸着是摸清楚二位宿在何处,还有就是看看你们和九王爷到底是什么关系。”
“他一个王子何必要这样暗搓搓的,他大可派人来探呀。”赵玲珑疑惑的问道。
“这说来和公主还有亲呢。”向承年给自己续上茶水,说:“瑶轼的母亲是您的姑母,按道理,他是您的表哥,管九王爷得叫一声舅舅。”和亲公主生的儿子因为血统的关系在西夏不受重视,可他偏偏又熬出了头将那瑶傑反压了下去。这里头的党派政权纷争也是一场好戏,他心中暗叹身在皇家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赵玲珑倒是完全没有想到这关系,她皱眉猜测说道:“难道是为了顾及血缘?不过他的母妃离开大宋那么多年,我们早就没有联系了。而且,他这目的就是冲着兰州十万的兵和九叔叔,他一面要除了我们,一面还要记得我这表妹,这到底是哪门子的亲戚?”
说到‘表哥’这个称呼,向承年特意看向坐在一旁的辛长年。他不发一言的喝茶,好似无关紧要,可周身的寒意到时将人能冻伤。“辛公子,您的看法呢?”
辛长年觉得心里不舒坦,从未有过的不舒坦。放下茶碗,他淡淡的说:“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他潜入兰州诱骗公主,这样的人应该将他驱逐出去。他这般的行为不是君子所为。”
赵玲珑觉得他说的过于严重了,“你做什么这般说话,讲什么‘诱骗’,我这不是好好的在这儿嘛。”
“这事儿还是告诉九王爷,等九王爷做主吧。”向承年鲜少看见辛长年这般意气用事,赶紧把话题转移。“我们特意赶早回来是为了和公主说,皇上派来的人快到兰州了,到时公主不必太担心。您这两日没什么事情也就不要出院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