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公开敦请大唐天子李隆基禅位,其中历数李隆基当政得失。尤其是安禄山造反以后,半壁江山糜烂,**束手无策,言下之意李隆基需要为这须臾便有轻浮之危的现状负责。
而这也是安禄山造反以来,第一次有人公然提出李隆基当逊位以负其责。
也难怪李隆基气急败坏,如果这些说辞是太子或者秦晋提出来的,他都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偏偏第一个提出来的,竟是他倚重信任了四十余载的陈玄礼。这不但狠狠扇了他一耳光,让他丢尽了颜面,更让他觉得身陷危机之中,而难以自拔。
尽管贵为天子,李隆基也是人,也会在遭遇重大挫折时,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在安禄山造反之初,他还能勉力撑持局面,而震慑人心。现在,陈玄礼给了他最为要命的一击,使得他乱了方寸,甚至连掩饰内心愤怒与恐惧都顾不上了。
高仙芝平静的等着天子发泄,他甚至有些可怜这位年迈的天子,现在的天子则更像一位普通的古稀老人,会伤心,会愤怒,会绝望。
也许这才是个有血有肉的天子,但却绝不是个合格的天子。
合格的天子就不能有普通的人感情,杀伐决断,不论亲疏。
高仙芝暗自长长叹息,天子的确老了,这种情况在一年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李隆基这道敕令,于眼前局势而言,对他毫无损害,反而为太子出了一道难题。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除此之外,还有妖道妖言的蛊惑,李隆基更是疑神疑鬼,于是便又故技重施,决心在羽林卫乃至整个北衙甚至于朝野上下搞一次清洗,清洗掉那些看起来可疑的人物,如此屁股下的御座才坐的踏实。
好在李隆基没有糊涂到家,在为难了一阵后,又改了口。
李隆基的反应慢了许多,高仙芝的话音落地好半晌,才低低的问道:“息怒?现在朕除了生气,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排忧解难吗?”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李隆基终于停止了发作,整个人便像一团破败的抹布萎顿在榻上,一言不发。
高仙芝却道:“办法当然还有,却不知圣人肯否壮士断腕!”
事态一旦失控,不出大乱子才怪!
可正在高仙芝失望之际,李隆基的声音又缓和了下来。
李隆基将敕书交代给宦官传了出去,刚在廊下走了几步,就听到宫人们在惊呼,随之抬头,也愕然发现,南边火势打起,心下忐忑,也不知是福是祸。万一高仙芝不能镇服羽林卫,生了乱子,他可就彻底没了希望。
反正这两个人在关键时刻,一个落在了太子手中,一个逃的无影无踪。
高仙芝这么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一旦被太子的人将之招抚,岂非变相资敌了?
甚至在兴庆宫里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南边熊熊的火光。
“一派胡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朕不会向他们低头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所托非人,竟让杨国忠与程元振这两个蠢货给办砸了。
贵妃是李隆基的心头肉,这个女人的一笑一颦似乎都在牵动着他的心思,跟着高兴和痛苦。
“讲!”
但是,这在高仙芝看来,也全然不是问题,只要有兵,有将,不论乱成什么德行,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人重新拧成一股绳。
“太子清君侧,理由有二,一是阉宦当道,祸乱超纲。二是,杨国忠祸国,陷害忠良。”
由李隆基下敕,“程元振以弊案祸乱朝野,其罪当诛,可立即枭首,全族流放岭南。杨国忠褫夺一切官职使职,下狱待审处置。”
“臣请自领羽林卫,以护南内周全!”
但往事毕竟已矣,李隆基现在唯一可堪依靠的,也只剩下了此前必欲杀之而后快的高仙芝。
“死罪或可免了,先下狱也未尝不可!”
李隆基现在甚至有点怀念李林甫了,如果此人尚在人世,又岂能轮到一干魑魅魍魉、跳梁小丑粉墨登场?
李隆基的心思在这片刻间也是转了千百个念头,首先他将与“压胜射偶”一案无涉的边令诚牵进来,为的就是安定高仙芝的心思,有拉拢之意。边令诚与高仙芝势同水火,一门心思要将他之置于死地,这一点他们君臣二人都心知肚明,现在能够护驾的又只有高仙芝,也只能用边令诚的人头来换取高仙芝的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