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哲加紧了对潼关的监视,但数日之后却不见有半点异常动静,为了对关内情形加以试探,他还特地组织了数次佯攻,但军备潼关守军奋力击退。试探过后,孙孝哲失望的发现,不管关中大造反的消息是真是假,潼关守军的战斗力、军心士气都不曾受到半点影响。
这真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发现。
但孙孝哲还是对此抱有足够的期望,十万人规模的叛乱并不是能够轻易平定的,而且就算平定也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旷日持久的大战中**的战斗力、军心士气一定会持续下降。也许只要再等上半个月,潼关守军就会有变化了。
然而,潼关内叛军大胜的消息没等来,却等来了另一个让人无比振奋的消息。
大唐天子李隆基派出了最得力的宦官赶赴潼关,一举擒杀了定国柱石一般的百战老将,哥舒翰。
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孙孝哲直以为这是**为了麻痹大燕军而特地制造的谣言,但哥舒翰受死的消息最终还是得到了确认,他的首级就被悬挂在潼关关城的西城头,派过去的细作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证实此事。
孙孝哲当真大喜过望,哥舒翰就像一条难以对付的老狐狸,逼得他进不得,腿不能。而现在,替他除掉哥舒翰的竟然就是身为大唐天子的李隆基。这个突发事件对大燕军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意外之喜。
接下来,高仙芝履任潼关,潼关军备一切照旧。孙孝哲预想中的崩溃非但没有出现,而且防备还有愈加完善的趋势,位于潼关以南的十余处小关城都在逐步得到加强。
孙孝哲这番话里不阴不阳的,实有暗讽之意。但安庆绪却嘿嘿一笑,伸出了半裸的满是黑毛的胳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这个人来头不小,封常清!”
“晋王果有古之名将风范,大战于前面不改色,作息如常,末将自愧弗如啊!”
“可知唐.军来自哪一藩镇,唐将又是何人?”
安庆绪仍旧是一副幸灾乐祸的神情。
安庆绪点了点头,“此话在理,只要某进了长安,生俘李隆基李亨父子,断了唐朝社稷,那段氏所出的小崽子又算个屁?”
就在孙孝哲排兵布阵的过程之中,一场潼关城内的大火引起了他的关注,虽然不了解内情,但这足以解释**反应因何如此迟钝了。
当下之时,天命在大燕,只要大燕不出现致命的失误,唐朝的覆亡当在早晚之间。
“不会!只要晋王顺利攻入长安,史思明又何足道哉?”
然而,现在史思明在河北道遇见了封常清,一战被全歼万人骑兵,难保就不会出现二战仍旧被歼的情况。但是,如此一来,洛阳与幽州老家断了联系,对于幽州大军的军心士气的打击则是难以估量的。
沉思了一阵,孙孝哲又说道:“有封常清在,河北道战事,恐怕会有反复,史思明未必能应付得来!”
“若是如此,还真要嘱咐严庄,给史思明留上一线生机。”安庆绪又疑虑重重,“这么做会不会是作茧自缚,放虎归山?”
对潼关以南数十里间的十余座关城持续围攻,燕军源源不断的出现,集中力量攻击一点,使得当地**陷入相对劣势疲于应付的艰难处境中。
这次攻击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拿下潼关,而是用佯攻潼关正面,来吸引住所有的**主力,然而乘虚进攻重兵把守的河东城,将其一举拿下。
孙孝哲也顾不得取笑他乱用成语,只郑重的说道:
“将军何故愁眉苦脸,安某刚得了洛阳送来的十坛好酒,不如共饮一醉?”
河东城位于黄河以北五十里处,乃河东道与关中的另一冲要之地,燕军此前曾一度控制了此地。但河东的**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全歼了攻入河东城的燕军偏师。
只是,不知封常清又在何处召集了军队,竟然一举全歼了史思明的万人骑兵。这对燕军士气的动摇定然不轻。
在大战之初,孙孝哲依旧以迷惑**为主,做出了大部人马南移的佯动,打算从南部大山突破缺口而一举进入关中。
如果是大战之前,孙孝哲并不排斥共饮一醉,但现在前途未卜,他又哪有心思喝酒作乐呢?看着安庆绪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他不由得连连苦笑。
果然,**在南部连续丧城失地的情况下,终于做出了反应,云集在潼关的十余万大军,至少有三分之一被调往了南部。然则,这还远远没有达到孙孝哲的预期,他的目的是至少要调出潼关大军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