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四月的一个下午,叶公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换上便服,离开国防部情报局大楼,上了停在大楼外面的汽车。他轻声对司机说:“宾山饭店。”
司机没有说话,发动汽车,静静地驶出国防部情报局大门。
这个时期,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的办公地点,还设在台北市西北方向的淡水镇,位于淡水河口的北岸。
这个时期的淡水镇,还是个荒凉、偏僻、贫穷的小渔村。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为著名的观光休闲胜地。后来成为最著名景点的渔人码头,此时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渔船码头,被称做第二渔港。许多为了生计在这里忙碌的渔民们,每天下午在码头上分捡、晾晒和贩卖他们打上来的各种渔获。熏人的鱼腥气很远就能闻到。
叶公瑾的汽车经淡海路拐上中山路,一直向南驶去。这个时候,中山路还不像今天那么宽阔平坦,仅仅是一条窄窄的柏油路。柏油路失修,有些坑洼不平。沿途的景色也只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和杂乱的林木。他坐在汽车里,远远望见有三四百年历史,后来成为著名观光景点的红毛城,此时正破烂不堪地隐没在一片树丛后面。[
今日走在这条路上的行人或者游人,完全想像不到当年的荒凉与贫困。
叶公瑾此时心事重重。他就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至今还未满四个月。他现在所有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局里的人事安排上。他虽然离开数年,局里的变化也很大,但一些保密局的老人还是认识的。对他来说,这些人有远有近。他要把比较信任的人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
在所有这些处级以上的军官中,最让他心中纠结的一个人,就是现在的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兼办公厅主任老潘,潘其武。
他轻声问:“其武兄,请你告诉我,当时,毛局长下命令时,谁是执行人?”[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他的话刚一落音,就看出老潘的脸色已经变了,眼睛里藏着震惊和警惕的神色。
叶公瑾转头看着外,努力疏解着心中的怒气。潘其武则一动不动地站在办公桌前,默默地注视着他。
妈的!叶公瑾不能不想到,这件事的关键处,这盘录音应该是在左少卿的手里呀!妈的!这就是说,当年是左少卿把这盘录音交给了毛局长!
问题是眼前这个人怎么处置。潘其武是保密局多年的主任秘书,现在升任情报局副局长,又是办公厅主任。他在情报局深耕多年,根深叶茂,要动他,弄不好会带翻整个情报局。这是他不能不考虑的。
那个时候,左少卿一定察觉到‘槐树’有危险,她要救他,她拚了命也要救他,那也是为了救她自己!
叶公瑾已经猜到了八九分,但他还是问:“谁是执行人?”
潘其武轻声说:“是一九四八年,八月三日,晚上十点十分。地点在南京的国际联欢社,楼上,十六号房间。这些,都是录音带上标注的。”
叶公瑾此时已经完全明白了。毛局长当年要杀他,就是因为看见了这盘录音,并且一定听了录音。毛局长和蒋委员长一样,都离不开美国人的支持,但又都对美国人怀有很深的戒备,甚至敌意。如果谁背着他们与美国人结交,一定没有好下场!
潘其武目光深沉地看着叶公瑾,慢慢走到桌边,谨慎地问:“不知局长想看哪一方面的档案?我可以直接去拿来。”
这个时候,办公室里宁静得如同地狱。叶公瑾和潘其武一坐一立,互相注视着。
叶公瑾最终善待潘其武,是因为在以后的这几年里,潘其武恭勤谨慎,处处小心,协助叶公瑾把情报局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样,叶公瑾就不愿意让他有受到伤害,被排挤出情报局的感觉。但叶公瑾也确实不敢再让他呆在自己的身边了。
叶公瑾看着外,还有另外一种心情。他明白左少卿的真实身份,因此,左少卿所做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说一句大度一点的话,他和她,都是各为其主呀。
但在此时,叶公瑾乘车行驶在从淡水镇到台北市的中山路上,心里纠结的就是这件事。他还没有拿定主意,要怎么对待这个潘其武。但他隐约感觉到,这个潘其武是个外儒内刚的人,可能已经做好了和他鱼死网破的准备。因此,他现在不能轻易动这个潘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