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少卿所在的地点,则是在湖北的武汉。再具体一点说,就是武昌。至少,在潘其武提供给叶公瑾的绝密简要资料里,是这么记录的。姜山岩派出了两辆车,四个弟兄。一辆车追赶火车,一辆车直接开到泰国的曼谷。前一辆车在泰国境内追上火车,后一辆车在曼谷站台上堵截。他们最后在曼谷车站上会面,都没有找到左少卿。
潘其武金边之行的结果,确实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在心中自语:“左少卿,这才是你,我没有看错你。”他相信,中国的特工,论国共,出其右者。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五月初的北京,在她的眼里和感觉里,仍然是寒风凛冽,让她年青的心在冰冷中蜷缩着。到了这个时候,她也说不清还有什么东西在牵挂着她,她只是不安地向四周看着。她既害怕又希冀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但她没有看见。
这天夜里,龙锦云躲在被子里痛哭。她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她被怀疑叛变!甚至怀疑她将那个至关重要的东西交给了台湾来的潘其武。虽然这些仅仅是一个怀疑。但这形的枷锁却紧紧地套在她的脖子上,让她难以呼吸。她年青的生命刚刚开始就已被打入死牢。她正在毫救援也毫希望地向水底沉去。留在她心里的只有绝望。
叶公瑾向他一笑,“其武兄,既然你问,那么我就告诉你,让你有一个准备。一,不惜一切代价,联络上右少卿。二,命令赵明贵那个组,秘密转移到武汉潜伏,等待我的命令。其武兄,这就是你现在的任务,不要再让我失望。”
那个她既害怕又希冀的身影,此时一直站在墙角后面,看着她消瘦而孤独的模样,看着她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前后左右。
此事的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反倒让他心里有一种如浮一大白的感觉,很爽快也很尖利,如利刃划过一般。他明白,接下来要和左少卿过招的,将是他。
秦东海站在墙角里,看着孤独的龙锦云,却不敢走过去,更不敢和她说话。调查部的制度都是钢铁打造成的,谁也不敢违反。他偶然知道,她今天就要离开北京,也只敢在远处看她一眼,却怎么也消不掉心里的那一份牵挂。他一直看着龙锦云慢慢地走进了车站,才伤心地转身离去。他隐约感觉到,他可能永远也见不到她了。
在那天的上午十点钟左右,当潘其武得知左少卿已经越狱逃跑后,立刻让姜山岩派人追赶。姜山岩要亲自去追赶,却被潘其武禁止。
姜山岩目瞪口呆,拚命为自己解释。但是,这几件事是如此的诡异,令人神秘莫测。他越解释越混乱,最后连他自己也崩溃了,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潘其武慢慢站起来,“是,局长。左少卿这件事,局长还有什么指示?”
军统和保密局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情报局。关进看守所的军官,论军衔高低,都很难被放出来。姜山岩很快就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只能在这个看守所里终老了。他坐在牢房里放声大哭,终至精神错乱。
第二天,她独自一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去了火车站,没人为她送行。
潘其武走了之后,叶公瑾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他轻声自语:“少卿,我很期待和你再次见面。”
龙锦云后面的故事,容在下慢慢叙述。
看官们看见这个“至少”,一定会有一点疑惑。但要说清楚这个“至少”,在下还得掉一掉书袋,抡圆了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公元二二三年,三国时期的江东吴王孙权,看中了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山,名为“黄鹄山”。认为它是“上控蜀川,下视吴起”的战略要地,便命人在山上建了一座军事要塞。在以后的历史上,这个要塞并未起什么军事作用,倒是后来建在要塞里的黄鹤楼却名扬天下了。
这个要塞后经多次扩建成为城市,始称夏口,又称鄂城。公元二二九年,孙权在鄂城登基称帝,取“因武而昌”之义,将鄂城改名为武昌。
但是,看官们要是以为这就是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那就错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一直被称为“江夏”。这就可以明白,最初的鄂城为什么被称作“夏口”了。“江夏”这个名称,从隋朝时就开始使用了,历史十分悠久。直至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国民政府才将原名鄂城的那个武昌,更名为寿昌,而将江夏更名为武昌。所以,今天的武昌,在一九一三年之前,名为江夏。
一九一四年,国民政府又将寿昌更名为鄂城。国民政府为何如此一改再改,还请知道者指点。
但是,右少卿的潜伏地点,明为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实际却在鄂城,即一九一三年之前的那个武昌。这是右少卿耍的一个慎之又慎的小阴谋。她可不希望在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的秘密档案室里,被人抄走了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