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铭水慢慢放下电报,脸色阴沉地盯着右少卿,“右少,你相信这个交通,只是来送电台和经费吗?” </p>右少卿也盯着他,咬着牙说:“老魏,我绝不相信!一定另有目的!” </p>
多疑的赵明贵,心里的疑问太多了。 </p>
从理论上说,破译者和阅读者,看同一封破译后的电文,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掌握的情况不一样。但这一次,杜自远看懂的意思,其实与破译者完全一样。也因为这封电报确实比较简短。 </p>
电话正是老罗打来的。他说:“自远,我收到一封密电,是由台湾发给赵明贵小组接收的。我已经请破译专家破译了一部分。未破译的部分,你要注意阅读。” </p>
吴坚正在机要室门外等着他。值班的两个女话务员已经被他请了出来。他们站在走廊里,看着匆匆跑来的杜自远。 </p>
魏铭水点着头,“那么好,咱们做好准备,迎接这个交通!如果他和那几个外来户有联络,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p>
许文梅笑着说:“好不容易来一趟,还让人家各处走一走呀。” </p>
一分钟后,她抄收完毕。她发出一组结束码:“接收无误。” </p>
杜自远把这两种读法读出的意思进行对照,确认没有错误。 </p>
杜自远看得懂这样的破译电文。括号里的文字,是经过猜测后补入的。这种补入,需要阅读者在研究时,要谨慎考虑。括号里的标点符号也是破译者加入的,这是一种断句。需要时,阅读者也可以重新断句。括号里的问号,是说明这一组密码没有破译出来,也没有猜测出合适的文字,也需要阅读者慎重考虑。 </p>
赵明贵已经拿出密码本,翻译这封电报。电文是:“特派员已抵汉。后日按约定会晤,接受重要任务。勿误。” </p>
电文如下:“(专、人)员抵汉(。)后日(?)(计划、计议)会晤(或会面)(,)接受(重要或特别)任务(。)(?)误(。)” </p>
右少卿小声说:“老魏,有一个办法,就看这个交通和那些外来户有没有联络。那些外来户跟踪我,又诱骗多娜,打听你的下落。如果他们之间有联络,肯定会对我们不利!” </p>
这个电报,却让他们都意外感觉到紧张和危险。 </p>
许文梅看着疑虑重重的赵明贵,小声说:“阿贵,耐心一点。本部不给咱们交待清楚了,咱们也没法干呀。” </p>
赵明贵看着这封电报就琢磨起来,他小声嘀咕着,“本部这是怎么了?特派员已经到了,为什么叫我们后日见面?他磨蹭什么呢?” </p>
同样是这天的夜里,赵明贵和许文梅静静地坐在他们租住的民房里,也在接收本部来的电报。 </p>
他们三个人在寂静中互相注视着。不用开口就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绝不允许任何人危及他们的生命! </p>
在北京,赵明贵收到的这封电报,中调部二局的老罗也收到了。这封电报立刻被送到破译专家的手里。凌晨五点,电文被破译出来。 </p>
接下来,杜自远就开始思考这封电报里透露出来的意思。第一,一个重要人物已经到达武汉。第二,后天(考虑到发电报的时间,就是明天)将与赵明贵会面。第三,赵明贵将要接受重要任务。第四,任务极其重要,不可耽误。 </p>
这时,一个疑问从他心里冒出来:“为什么是‘后日’呢?此人已经到达武汉,为什么要多呆一天?这一天他有其他事吗?”他想不明白,也对此犹豫不决。 </p>
杜自远另外要考虑的问题是,赵明贵将要接受什么任务? </p>
在杜自远心里,赵明贵将要接受的任务只有两类:第一类,是潜伏特务通常可能承担的各种任务,例如刺探、窃秘、破坏、暗杀等等诸如此类的任务。第二类,则是可能和“水葫芦”,和正在逃亡的左少卿有关系的任务。 </p>
如果是第二类,那么,他此次来武汉,就算是来对了! </p>
杜自远就此重新考虑。反过来说,如果是第一类任务,则武汉已经有一个潜伏特务小组,并且已经恢复了联系。要完成第一类任务,就不需要再从济南调过来一个小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