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邻里妇人见面便带三分笑,谁都能寒暄几句,人也认识大半了,在村妇们当中也很受好评。这本就是她应该做的事情,新娘子不只是等出嫁,出嫁前就有许多针线活儿要做的。
不过让林燕娘有些疑惑的是,听说其他村里都是家家户户清点过人数的,为何到了大溪村,只是找村长和耆老们了解情况,都没过畈这边来?
因为禁行的原因,前几天林学善有同着村长的采买队伍进了镇,在守兵的监督下去到何家。
姐妹俩浑然不知以后会被亲娘苛待,此时却是高兴地回屋里试穿新衣。
也有人说这是林学善的福气,光靠他那浑人娘怕是不行的。
给小姑子的礼,也是这么做的,这样她的担子就轻了不少。
看着她们的高兴,除了林姜氏和林金黑着脸,其他人都是高兴的,而何玉琴也发觉这个婆婆似乎有些不对劲儿。
村里人见她都不开院门,男人又出门做工去了,平日里也没什么相熟的人,自然也就没人过来她新家串门儿。
而六月十五,林富贵和林学善一早就赶了驴车去镇上,何掌柜夫妇早在那天就凭着婚书到衙门里解释了原由,获得了可以出镇到大溪村两天的许可。
因而这几天她也忙得很,和弹匠确定了被子大小之后,就开始缝被套,做嫁衣,给林学善做新鞋。
闺女出嫁,再家穷的人家也得有两铺两盖、几身衣裳、几双鞋子、木桶林盆什么的。
而何玉琴姐弟的情况,也做了登记,其他各家都无变化。
镇上的事情,林燕娘并不清楚,但衙门里的人来村里清点户籍、登记各村人员情况一事,她却是听说过的。
但也有种自家闺女胳膊肘儿往外拐的感觉,让她从此都难以对这两个闺女多些慈爱,她宁愿多疼大闺女一些。
各村里的人可以进镇采买,但都是在北征军守兵的监督下完成,而且由各村村长和耆老们担保。
这几天里,除了担心爹娘在镇上的情况,也积极融入村子里生活中。
为了出嫁的问题,何掌柜又和村长谈好,让闺女认了干爹,让闺女做为村长家的干闺女身份,直接从村长家出嫁到林家。
听爹打听回来的消息,说是村里就添了云三这个新户,但因是关内来的,如今又是运军粮队伍里的人,衙门里的人只负责登记,甚至没有多问。
而这许可上,还得有大溪村村长的签字画押。
但何玉琴机灵,将应该给婆家做衣裳的布料,直接送给了林姜氏,这样林姜氏就可以自己做了。
她没有出过门,院门一直关着,每天也就是去自家、回新家。
因何玉琴认了王村长做干爹,昨天何掌柜夫妇就住在王家,何玉琴姐弟也过去了,一家人团聚自有说不完的话。
一些家具还在打制,亲事赶得急,木匠那儿却没那么快,好在被铺盖都弄好了,一顶红纱喜帐则是在买布时直接买现成的。
其他首饰也还有不少,有当娘的往年积攒的、有何玉琴平时就买下的,也有几盒金头面是新买的。
就算一切都那般仓促,这陪嫁也是极风光隆重了,自也是让村里人悄悄议论不已。
当然说来说去,还是要拿初六那天林燕娘出嫁来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