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剧本,你尽快熟悉,要是没有意外,明天就拍第六场的戏”范冬雨递给吕言一沓编订成册的a4纸道。
吕言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封皮上“大染坊”三个黑体大字,紧紧的握住,道:“我会的”。
范冬雨又道:“就这样吧,明天别来迟了”。
他并没有叮嘱吕言要对剧本的内容保密,事实上除了开机发布会上几个关系不错的记者外,自拍摄以来根本没有记者来剧组探过班。
一帮不怎么有名气的演员和导演,小投资,任谁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如果能依靠剧本方面的东西博取关注,剧组当然是乐见其成。
揣着剧本,吕言心潮澎湃地回到了那间不足十平的简易房,路过一家小贩饭馆的时候提了碗面条,又买了瓶二锅头,一来庆祝拿到第一个角色,二来是考虑到晚上冷,喝点酒能暖暖身子。
风卷残云般的将面吃完,拿出范冬雨给自己的剧本,并不厚,一共六十八页,先将大背景看了一遍,而后才翻开第一页,吕言并没有只看自己的戏份的部分,而是从头开始看,遇到自己的台词,用笔在下边画出来。
剧本和小说不同,没有细致的环境描写以及对人物的刻画,这些都需要演员自己去揣摩的,相比之下要枯燥的多,但吕言此时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这是他演的第一部戏。
高明见剧组围了一个小圈子,走了过来,向旁边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一打听,笑着道:“看看,这就是人气,人家只认识小侯一个老师”。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王文杰已经在指挥布置场景,吕言也没说话,看着其他人都忙着,就和剧组的工作人员一起搬道具。
.。。
但却没有一个人出声,敢在剧组这么多人眼皮底下动手的,多是一些地痞,这帮人别的不行,让你没法拍戏还是很在行的。
吕言自然认识这位老戏骨,忙道:“高老师您好”。
吕言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摄影组的组长,道:“以后还要王老师多多照顾了”。
吕言面带艳羡之色:“我是真羡慕你们两个厂的关系,既是同行,还相处得那么和谐”,语气稍稍顿,声音略微高了一点:“对了,六哥,还没说呢,中餐还是西餐?”
“好说,好说”侯永笑嘻嘻地道。
“记住了”
吕言忙道:“陈厂长是印染界的传奇人物,涛飞初入此道,就与前辈兄弟相称,涛飞觉得不妥。”
王文杰没有评价,道:“再看看”。
范冬雨又介绍了一番其他人,低头看了看时间,道:“小吕第一次来,先排排戏,第六场第二条,侯老师,小刘,不忙吧”。
吕言接过来,并没有抽,笑着道:“我也是第一天过来,对了,我叫吕言”。
虽然周村古城不是拍摄基地,但也不缺一些手脚不干净的,顺手顺一两件东西,不定就能卖不少钱。
“哈哈,我是王兵,摄影”
“虽然出场的次数不多,但看来也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接近九点时,将剧本通篇看了一遍后的吕言想着。
虽说王文杰点头了,但他也明白,自己只是临时工,只要表现不好,人家随时可以换人。
“那我就不给王哥添麻烦了,王哥有事招呼我一声”吕言也没有客气,笑了笑说道。
吕言扭头朝周围看了看,剧组的演员还都没有过来,在片场旁边,找了空地儿蹲着翻看剧本。
侯永笑眯眯地道:“买卖是买卖,兄弟是兄弟,咱就这么着,你要是不同意呀,我就帮着上海林祥荣来办你。”
中年听到这话,神色就有些不大对了,狐疑道:“你不是剧组的?”
侯永这时才想起来,道:“对了,我想起来了,今天咱们好像还有对手戏呢”。
侯永摆手道:“中餐西餐先往后放一放,咱先改改口,涛飞老弟,从我第一眼看见你呀,就打心眼底里喜欢,说书的说过,这人宁生穷命莫生穷相,一个人看着另外一个人顺眼这就叫缘,咱今天这么着,我比你大十岁,你叫我六哥,我叫你涛飞,你觉得怎么样?”
刘奕君笑了笑,“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等了一会儿,感觉身子暖和了,再次翻开剧本,这次看的比第一遍仔细,是他自己的戏份,每看一段,他都要在脑子想象该怎么演,偶尔站起身来自己试试,只不过没有镜子,他也不知道演的好不好。
“哈哈”两人的打趣让吕言初到的不安消褪了不少,混迹了不少剧组,见惯了前辈给后辈脸子看,因此自打一开始就很谨慎。
“嗯,看了三遍了”
“不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