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璇正要吃饭,结果家里门被敲响了,一般情况之下,村人都知道齐璇晚间是很少看病人的,特别是吃饭的时候。“齐莎,你这样是不对的知道吗?快盛饭摆桌。”齐璇岔开话题。
齐璇先是刺络了大椎穴,直至刺出深红色的血液。
“什么是苦寒重剂?”妇人对药名一窍不通,只知道郎中让抓什么就是什么。
“哭了最好,这样血脉才能通畅,有利于治疗。”齐璇说着,手上的动作并不慢。
说的太深齐璇也怕两人听不懂,就和两人简单的说了一下。
《内经》曰:热无灼灼,寒无仓仓。
齐璇鄙视的看了眼齐莎:“你当我这个郎中白当的?”
“家婆,小神医问你郎中给孩子配了什么药?”妇人朝着门口喊道。
“那怎么办?小神医,你可要救救我孙子,求求你了,你救救我孙子,我给你在家里放功德碑。”老人也是真担心孙子的病,着急了起来。双手更是不住的朝着齐璇拜着。
具有解表通阳,补虚凝神之功效。
小孩的肌体柔嫩,气血未盈,经脉未盛,生理上表现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又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
“老人家你也无需担心。这孩子病情虽然危机,好在送过来及时,不会有大碍的。”齐璇一针把孩子体内的气邪消掉了一些,先是保住小孩的心脉。
齐莎去开门,结果门刚打开,就听到一妇人抱着孩童大哭着进来:“小神医,救救我儿吧!”
“你别哭了,小孩让我瞧瞧,具体事情你在一边说清楚了,现在哭也没有什么用。”齐璇看到小孩样子已经及其萎靡,情况相当的危险。
“就是他所服用的药。”
这时院子里的人才惊觉外面原来还站着一个人,老人害怕孙子真的出了事,所以躲着不敢出来,可是又担心孙子的病。
人还没有走到跟前,齐璇就听到一身撕心裂肺的喊叫。
只见一名妇人怀抱着一个小脸整个通红,嘴唇青紫。差不多是一口气吊在那里,额头却是滚烫滚烫。
她们出去摆好了碗筷,姜宇已经从房间里面出来了。
大椎穴是小儿退烧的神穴,一般这个部位刺出血之后小儿高烧就不会升上去。
“哦,我也不知道婆婆配的是什么药。”妇人一边说着,一边就喊了外面。
“你们两个慢慢研究,我去放碗筷。”她已经懒得理会两个八卦的人。
前世爹爹整理小儿病理时,告诫:“治热当令热去而不冷,治冷当令冷去而不热。”虚寒症好转,即应重新辨证处方,不可重投大热之剂,所以小孩在吃第二剂之后会表现烦躁不安。
连续反复的按摩了三遍,小孩原本滚烫的额头已经彻底的降下温来。
齐璇再把脉,小孩的脉象已经正常。
“好了,回去后多喝水,切记不能乱吃药。”
“好了?那我们明天还要不要来?”两婆媳简直不敢相信刚才还奄奄一息,高烧不退的孩子这么快就能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