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很是郁闷,本想说一句我喝酒和你有毛的关系。但是后来想想这样的话和一个女孩子说还是有些不合适,便说道:“这个,张燕姑娘,为何如此?”众人都是附和,周毅推辞不过,便说道:“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转了一圈没见到人,周毅叫喊了几句,却见洪武从马车后面站起来,晃了晃手中的葫芦瓶,说道:“叫什么叫什么,正喝酒呢。”
“因为我很不喜欢酒鬼,我哥喝醉酒的时候就喜欢敲我房间的门。”张燕理直气壮地说。
周毅很想恭维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这话就算是不摸着良心他都说不出口,只能说道:“那我帮你做点好吃的,要不你去捉几只鸡来?和洪大哥一起啊,他现在在……咦,洪大哥人呢?洪大哥……”
不过她只是扫了一眼,顿时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后竟然面色红润,露出羞怯的姿态,一双玉手捏着宣纸的对角,朱唇轻启,道:“果然是好诗,有此大才,相比日后成就不低呢。”
“恒之兄真是一挥而就,下笔如有神啊,真期待恒之兄大作。”黄尧搓着手说道,不仅仅是他,其他的人也一直都在注意着周毅,却见他要么不动笔,要动笔直接一下子就写好了,心里想着周毅应该是早就已经打好了腹稿,饶是如此,大家也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看他写的东西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张燕双手叉腰,撅着嘴说道:“以后不准你喝酒。”她说话的时候似乎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粗犷与彪悍,都喜欢双手叉腰,两腿微微分开。
周毅这首诗正是充分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情绪。因此当黄玉言将这首诗念出来之后,大家都惊呆了。
周毅谦虚道:“哎,你们可别笑话我,这些年我可没少干那些糊涂事情,书都没看过几本,你们可别这样夸我,不然待会儿看了我的诗,恐怕要失望的。”
张燕兀自不觉,还要再说,周毅打断她的话说道:“我喝酒从来不喝醉的,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还有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写诗要不你也来一发?”
从这首诗中,很多人都想起了不久之前朱勔带队为了运送石纲不惜毁坏城墙的事情,当时就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此举表示痛心。
“下酒菜?好嘞,妹子,我们走。”说起下酒菜,洪武顿时就来了兴致。
“周公子真是谦虚,那我倒是还真想好好看看了呢。”黄玉言来到周毅的身边,看了他一眼,随后说道。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读过书的人比没读过书的人想得更远。
“我不会写,笔都没拿过。”张燕很干脆地说。
“好诗,好诗啊,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少一字不成文,多一字又累赘,真是,奇才,恒之兄,你是个奇才啊。”果然还是张仲第一个从诗的意境中醒过来,连连称赞,张仲扪心自问,恐怕这世上,再无一首诗能比这首诗应时应景了。
黄尧道:“如今国家日渐**,总需要那么一个当头棒喝般的声音,总需要那么一种醍醐灌顶般的行动来改变这一切。古人云,变则通,不变则滞。只有风雷般的变革,才能使九州永葆生气。而这变革,来自于那些不拘一格的人才。故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想当年,商鞅来到了秦国。你舌战群臣,徙木立信,废世卿世禄,设军功授爵,废井田,开阡陌,建县制,定严刑,使百姓乐,诸侯服,从而令秦无敌于天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今之世,愿更多不拘一格的人才,带动更多雷厉风行的变革!”
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不仅仅生动地诠释了这首诗的内涵,更为这首诗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说实在话,周毅自己都没想这么多。
“厚德兄说得好,我再说说两句,从结构上来说,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恒之兄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再看后面两句,写的是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如此精妙绝伦的诗,竟是恒之兄方才所做,依我看来,恒之兄这诗一出,闻名于天下也是情理之中了。”张仲接着说道。
周毅顿时汗颜,其实一首诗或者是一句话,本是有感而发,但是读它的人,就会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带入进去,随后化身为作者,帮助作者想出各种各样莫须有的感慨来。曾经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作者写下“窗帘是蓝色的。”这样一句话,然后那些吃饱了撑着的研究者们马上就开始长篇大论,例如“蓝色的窗帘象征着作者强烈的被压迫和被束缚的抑郁的思想感情。”等等之类,但是实际上,作者想说的也许只是,窗帘真的是蓝色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