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这是《诗经·玄鸟》中的一句。《玄鸟》是“商颂”中的一篇,是宋国君王祭祀殷高宗武丁时所唱的乐歌,歌颂武丁中兴的功业。
这一突发事件让周围想要作弊的人都老实了好一会儿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人按捺不住,不久之后,周毅就看到过有把字写在肚皮上的,有些在大腿上的,不过他们都很激灵,一有人过来马上就掩饰得很好,并没有重蹈覆辙。
他还算是厚道,没有直接给这个考生算作弊,毕竟十年寒窗苦读,大家都不容易,看在他还没有开始抄的情况下,就准备放他一马了。
于是两人又火急火燎地去买帽子,但是逛了许久,竟然没有找到,这让两人都十分沮丧,想着考试就要开始了,于是不得不放弃,顶着风就往考场去了。
这宦官一下子站了起来,正准备斥责两句,却有一个身穿官服的人出来,对周毅两人说道:“还不快点进去。”此人乃是今次考试的主考官,姓彭,名刚,字止水。
只见这人从后面的布包里面掏出来一面铜镜,抬起来,头顶上面的字都印在上面了,那人很满意这样的效果,赶紧磨墨,准备开始下笔写。
周毅两人并没有将他放在心上,不过两人在进门的时候,这宦官却看了两人一眼,说道:“尔等两人,穿冬衣,戴夏帽,真是胡度春秋。”
周毅和张仲两人匆匆离去,这宦官也不能继续说了,于是坐着生闷气,心中暗自想着,等以后有机会遇见这小子,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不可。
不过这开篇却将他难住了,你要是让他说话,拍马屁的字眼一个接一个从他的嘴巴里面蹦出来,能保证说上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的,但是要写出来,而且还必须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这不是存心让人为难么?周毅脑袋里灵光一闪,不知道直接写白话文行不行?
张仲并没听见,或者说他听见了,也没计较,只是这周毅却是突然停了一下脚步,说道:“独你一个,生北方,来南方,可谓混账东西。”
从出处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篇题目的本意就是为朝廷歌功颂德,毫无疑问。
负责看守进出的的那人一看,顿时大声叫喊起来:“你们两个快点,否则的话就不准进场了。”
于是两人便带着考试所需要的东西一路出门去,这一回出门两人都没有带小厮,一是周毅还没习惯到处都有人伺候的日子,二是周毅家本身就没有伺候生活起居的小厮丫鬟。
进了考场,两人往自己的座位去了,想起刚才就差了那么一点儿,周毅暗自庆幸,说道:“还好最后赶上了,否则都不知道回家去怎么交代了。”
突然,周毅看到一个人影迅速接近,朝这作弊的人去了,心中想提醒一下,后来又怕惹祸上身,毕竟两人隔着几丈的距离,如果喊的话肯定就被监考官发现了。
其实要说起来也是这考生得意忘形,研墨的时候居然忘记先把帽子戴好,现在直接被抓了现行,也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对于歌功颂德的事情周毅最拿手了,上辈子从学会写作文开始就没少干这事了,到以后创业的时候这个技能都已经成为了本能。
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
偶然间,他发现一个人,偷偷摸摸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个小袋子,然后将一把米给倒在了桌子上,随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折扇,周毅发现,扇脊有一个圆形孔洞,随着晃动,有一种彩色的光芒,周毅马上想到了玻璃。但是毫无疑问,哪本历史书上也没说宋朝出现了玻璃。
这人透过那个孔洞,将一粒一粒地米全部排列整齐,周毅总算是看明白了,这居然是微雕,将文章雕在米粒儿上,用放大镜就可以看清楚了,要是不明就里的主考官来,看着米粒儿还是米粒儿,字是看不见的。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年轻人总算是将这数十粒米排列好了,周毅看着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脸上露出信心十足的微笑,周毅猜测这人费了大价钱弄到了题目,然后让人写了一篇文章,再雕刻在米粒儿上,费的功夫可不算小。
正准备写字,这年轻人却猛然之间感觉到鼻子一痒,控制不住打了个大喷嚏,睁开眼睛一看,桌子上的米粒儿一个也不见了。
于是周毅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偷笑起来,而这年轻人,则是欲哭无泪。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