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炊间黄粱
一
“那看来老夫人不仅有个乖巧孙女,更有个孝顺女婿呢。”李菀儿接口道。
高飞也说道:“老夫人可真是有福气了。”
何鲁雪暗想,这两个活宝马屁精嘴可真甜,我又该说点什么才好呢?
有了!他也跟着说道:“碧痕有这么好的外婆,还有个慈祥的父亲,可真是幸福呀,”
老夫人叹了口气道:“哎,这孩子甚是可怜,一个人孤独惯了,父母都不在身边。这次可多亏了有你们这些好朋友相救。”
“怎么?她还是个留守儿童?”何鲁雪一听,恻隐之心顿起。
“什么留守儿童?”楚碧痕一听秀眉微蹙,瞪了一眼何鲁雪。
“诶,不得没规矩。”“这孩子自小跟着我长大,被宠坏了,说话没规矩,请不要见怪。”
“姥姥,谁没有规矩啦,是他们先说我留守儿童的。”楚碧痕娇嗔道。
老夫人把手一挥,转向高飞问道。“对了你们都念过书没有?碧儿跟着我,书也没念几本,小小年纪只喜欢舞刀弄剑,哎。”
高飞回答道:“我们在开封城南绿柳学堂念书。”
“绿柳学堂?莫不是绿柳先生开的那座学堂?”
“老夫人也认识绿柳先生?”
“老身与绿柳先生相识已有二三十年了,岂有不认识之理。当年他便在开封开堂设教。后来被朝廷任命有所公干,方才离了开封。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老夫人盯着堂外的凤仙,陷入沉思。
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吩咐丫鬟道:“快准备茶饭招待客人。”
绿柳先生还在朝廷当过差,这可是刚刚听说,那应该是后汉时期吧,不知他身居何职,能不能从中找到些什么线索呢?高飞正欲追问,见老夫人已经在招呼大家吃菜了,只好作罢。
二
“你发什么愣,快看桌上。”
一阵香味弥散过来,只见桌子中央好大一只煮熟的鸭子,盛在一个大陶碗中,汤水浓白馥郁,上面飘着几粒红色的枸杞、红枣。饿了一整天,何鲁雪见了如此丰盛的菜肴,早已是垂涎三尺,埋头便吃。
他听到高飞滔滔不绝的介绍说:“太白鸭相传始于唐朝,与诗人李白有关。诗仙李白年少随女儿移居锦州隆昌,二十五岁时离开四川。他在四川生活了二十年,非常喜欢吃当地的名菜——红烧鸭。李白在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宠爱,入京供奉翰林。
年少时,他以烧煮鸭子为原物,用百年陈酿雕、枸杞子、三七等蒸熟的鸭子供奉玄宗,皇帝非常高兴,把这道菜命名为‘太白鸭’,从此世代相传,成了四川名菜。”
老夫人听他介绍的头头是道,不由得喜上眉梢。毕竟招待的客人中,有这么懂菜的,又有哪个主人会不开心呢?老人家一时被几个小辈哄得一连喝了几杯酒。
“快看,这道是五柳鱼。”高飞显然是又认出一道名菜,介绍说:“诗圣杜甫,虽非四川人,却长期住在四川草堂,在《不雅观捕鱼歌》中唱出了有关“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还写下了“青青竹笋迎船,日日江鱼入馔”的诗句,足见他对川菜丰富原料的兴奋。五柳鱼是四川名菜,唐代以来已有流传,是杜甫发明的。”
“这高飞怎么变成了‘食仙’‘食圣’?”
何鲁雪抬头一看,原来是李菀儿正在高飞耳畔指指点点。那楚碧痕正听得目不转睛。这小子竟然是在偷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