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堵不了,不如让洪荒东方的生灵意识到佛门教义的问题,从而迫使佛门更改教义。”
“只要佛门教义对九州人族,对洪荒眾生有益,让他们在九州、在洪荒东方传教又有何妨?”
孔子闻言,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渐渐地,孔子原本带有忧愁的双眸多了几分色彩,神色变得越发自信。
“杨先生所言不错,堵不如疏,与其將佛门堵在门外,不如为眾生开智,让洪荒眾生明白佛门教义的问题,迫使佛门更改教义。”
“如今我的学问框架已成,也是时候游走九州、洪荒,为眾生开智,抵御佛门的侵蚀!”
说罢,孔子当即起身走了出去,回到自己的房间收拾行李,並叫来子夏,让他通知学生过来一趟。
很快,学院的学生听到子夏的通知,在后院集合。
这些年下来,学院的学生数量,早就超过了万数,相应的,孔子的这座庭院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张,否则根本就放不下这么多人。
等到所有学生都来了之后,孔子走到台上,露出一脸严肃之色,沉声说道:
“週游洪荒,宣扬思想,启发民智,抵制佛门,诸位可愿隨我一同离开青州、走出九州?”
“我等愿隨老师一同离开洪荒,宣言思想,抵制佛门!”
一眾弟子本就看佛门不顺眼,觉得佛门的思想不思进取,会让信奉佛法之人逐渐变成不会思考,自动的诵经念佛的机器。
他们跟著孔子、杨宣学习,知道佛门的教义对人无益,
但是他们亲戚长辈,邻里朋友不知道,觉得佛门乃是圣人教派,自有其高明之处,若能往生西天极乐,对他们而言,就是此生最大机缘。
不论他们如何奉劝,都难以改变这些人的想法,甚至还有个別愚昧之人回懟一句,
『你们的老师岂能和圣人相比?圣人的教义还能有问题?』
对此他们是要又气又恼,却又无可奈何。
对方都把圣人搬出来了,他们又能说什么,说了又有什么用?
如今听到孔子说,欲要週游洪荒,宣扬思想,抵制佛门,他们自然是大为激动,完全支持,各自回家收拾行李。
至於他们家里的长辈是否会同意,他们却是並不担心。
就像他们阻止不了某种亲戚长辈成为佛门信徒,他们的长辈也阻止不了他们週游洪荒。
等到第二天早上,学院所有的学生全都打包好行李,匯聚在庭院门口。
“杨师,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走吗?”
子夏看著站在门口相送的杨宣,心中有些不舍。
“这是你们自己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杨宣拍了拍了子夏的肩膀,“而我,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
杨宣抬头看了一眼远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隨后又看向子夏,笑著说道:
“我虽不能隨你们一同前去,但你们若是遇到危险,我亦会出手相助。”
“好吧……”
子夏有些失落,虽然这些年下来,杨宣这个代课的老师,在子夏这些学生心中的地位,丝毫不亚於孔子,
对於杨宣所说的话,他们向来都是深信不疑。
但杨宣最后的这句话,子夏却是保持怀疑,觉得杨宣只是隨口说说。
杨宣虽是金仙修为,对他们而言,是不可触碰到的境界,
但他也知道,九州很大,洪荒东方就更大了,仅仅只是金仙修为,如何能在他们危险的时候帮助到他们?
想要身处青州,帮助到身在九州其他的地方,乃至是九州之外的他们,恐怕得是传说中的大罗金仙,乃至是准圣才能做到吧。
即便是孔子,也只是觉得杨宣这是在说客套话,並未放在心上。
“杨先生,此次一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孔子和杨宣朝夕相处多年,如今第一次分別,哪怕是他的心境,依旧有些不舍。
“你我皆是修行者,今后自有再见之日。”
反观杨宣,却是心境平和,几万年时光对他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而且,这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別,何须感慨。
“不知杨先生今后是继续住在书院,还是前往何处?日后我要去何处寻你?”
孔子认真求问,他能够看出来,杨宣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恐怕他们离去后,杨宣也会离开此地,不知是否还会归来。
“自是会继续住在书院,孔夫子若是有事相告,只需高呼我之名號便可。”
“既然如此,那我可就要时常叨扰了。”
孔子颯然一笑,知道杨宣会继续住在书院,他倒是鬆了一口气,至於呼唤杨宣名號,就能隔空传话之事,他却没有放在心上。
他也是修行者,是能够长生久视的金仙,岂能不知这种事情的难度,就算是大罗金仙,能不能做到这一步都不好说。
孔子並未纠结这些,和杨宣告別后,便带著一眾弟子,御使遁光朝著远处飞去。
直到孔子一行人的身影消失不见,杨宣这才收回目光,转头望向西方,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对於孔子等人来说,佛门在九州的传播速度飞快,在九州拥有诸多信徒。
但对於佛门来说,这样的速度太慢太慢,远比他们计划慢太多。
而且,隨著时间推移,百家爭鸣对洪荒东方生灵的影响越来越大,佛门在洪荒东方传教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要减少百家爭鸣的影响,维持传教的速度,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便是如杨宣所希望的那般,改变佛门教义,让佛门为信徒著想,不再一味收割香火愿力。
其二,靠绝对的实力,或是通过论道,或是靠一些盘外招,
让诸子百家信服,让洪荒东方生灵知道,佛门乃是百家最强,往生西方极乐,便可修行佛门的无上真法。
佛门想要加快传教的速度,只有第二条路可以走,这也是佛门如今的选择。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洪荒东方境內的这些佛门弟子,显然是没有这个实力。
於是,便有更多佛陀、菩萨走出好须弥山,朝著洪荒东方飞遁而来。
有如来佛祖的善尸,有观音菩萨,还有燃灯佛祖……
这其中,便有杨宣等待多年的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