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是准圣的威压,对于大罗金仙而言,也不是轻易就能抵抗。
而杨宣刚一过来,释迦摩尼的威压便冰雪消融,这可不是寻常大罗金仙就能做到。
而且,孔子一行人并不在青州范围内,甚至不在九州境内,和杨宣的距离遥远。
但他们刚刚遇到危险,杨宣便来到他们的身旁,这同样不像是大罗金仙所能做到的事情。
“难道说……杨先生他……”
孔子想起了刚刚度过金仙劫,发现反而看不透杨宣修为之时,所生出的一个想法。
当时那个想法只是在他的脑海一闪而逝,但现在,他突然感觉,好像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还不等孔子问出心中的问题,便见前方的释迦摩尼,神色严肃,沉声呵问:
“杨宣,你这是何意?莫不是要阻我西方大兴,你忘了和我教圣人的承诺不成?!”
“呵!”杨宣冷冷一笑,向前迈出一步。
金、红、紫、青、黑五色金轮显化,相互重迭,悬于他的脑后。
头顶苍穹,太阳星大放光芒,太阴星伴其左右,群星亦在闪耀。
一股恐怖的威压,杨宣身上爆发而出,只是轻轻的一步落下,却仿佛地龙翻身一般,大地剧烈震颤,似乎承受不住这一脚的重量。
在他面前的佛门弟子,全都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面露惊骇之色。
但在下一刻,他们脸上的惊骇尽皆消失不见,转而变成忏悔之色。
他们主动脱下袈裟,光秃秃的头顶重新长出三千青丝,双手置于腹间,捏子午印,口诵:
“礼赞九天十地御极统天万劫律令掌福度厄司命大帝!”
“吾等有罪,望大帝宽赦!”
渡化?旁门左道罢了,搞得谁不会一样!
既然你们佛门能渡化信徒,我为何不能反过来渡化佛门弟子呢?
杨宣的目光在这些人身上扫过,落在因为抬轿之人跪倒,被迫从莲台飞起来的释迦摩尼身上,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
在他身后,孔子和他的一众弟子看着这一幕,只觉心中痛快无比,道心都变得清明。
子夏这些和杨宣亲近的弟子,更是直接开口叫好。
就算是再怎么蠢笨之人,也能猜到杨宣的身份。
很显然,杨宣根本就不是什么的重名,而是传说中的那位人族大贤者,天地、地府双大帝!
释迦摩尼悬于空中,看着下方被迫还俗的佛门弟子,眉头紧皱,看向杨宣,再次喝问道:
“杨宣道友,你这是何意,莫不是忘了答应我教圣人之事,欲要阻我西方大兴不成?!!”
“呵!”杨宣再次冷冷一笑,浑不在意释迦摩尼的威胁,一脸淡然地说道:
“贫道当初给道祖的承诺,是天庭、地府不会在西方损害佛门利益,何时说过,不能阻挠西方大兴?”
“况且,孔夫子乃是人族英才,你乃准圣,却做出以势压人之事,贫道身为人族大贤者,岂能坐视不理?”
这些话杨宣可不是胡扯,在紫霄宫中,西方二圣本就只是提出,让杨宣保证不会损害佛门在西方的利益。
从始至终,西方二圣都没有说过,天庭和地府不能阻碍西大兴,那是他们当初和元始天尊的交易,
和天庭、地府的杨宣有什么关系?和人族大贤者杨宣,就更没有半点关系了!
西方佛门大兴东土,乃是天道大势,这点的确没有错。
但还是那句话,佛门何时大兴,天道从未有过任何明确征兆。
既然没有任何启示,那就说明,现在还不是佛门的大兴之机,就算杨宣真的在阻挠佛门传道,那也不是在逆天而行。
更何况,杨宣这哪里是在阻挠佛门传来,他这是在以人族大贤者的身份,为孔子这个人族族人撑腰罢了。
孔子是他的好友,儒家的浩然气,更是能够助他斩去善尸,于公于私,他都得为孔子出这个头,也有充足的理由这么做。
说到最后,杨宣双眼微微眯起,落在释迦摩尼的身上,声音变得更加阴冷。
“释迦,你为如来善尸,乃是准圣修为,却对我人族金仙动手,欲要将其渡化,
贫道还未去找你讨个说法,你却要贫道给个说法,真是好大的威风!”
说话间,杨宣手上出现一把通体紫色,其上有金色的纹路,看起来似真似幻的戒尺。
下一刻,在他的身后,有群星显化,有幽冥鬼气浮现。
仿佛周天星斗,幽冥地府挪移到了他的身后,携无穷无尽的天地之力,朝着面前的释迦摩尼压下。
即便是如来佛祖的本体来了,在这种化作实质的威压,那也得竭尽全力才能抵抗,更别说是释迦摩尼这个如来的善尸了。
在此等威压之下,释迦摩尼根本就没有办悬浮在半空中,扑通一声落在地面上,差点跪倒在地。
他的神色惊骇,冷汗直冒,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就算是同为准圣,彼此之间也有着难以想象的差距。
就算是他的本体来了,也不可能是杨宣的对手,要是真打起来,丢脸的人绝对是他。
只是他想不明白,他原本就是截教内门大弟子,成为佛门佛祖之后,更是获得佛门气运加持。
论根基之扎实,不说冠绝洪荒,也是洪荒一流。
反观杨宣,只是一个散修出身,并未拜入圣人门下,修行时间也远不如他。
按理来说,杨宣就算能够成就准圣,其实力那也是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但结果却是,杨宣的实力远远超过他,他甚至都没有一战之力。
释迦摩尼沉默片刻,最终平复道心,脸上露出一抹慈笑:
“吾今日来此,并非要做以势压人之事,只是孔施主似乎对佛门有些误解,数万年来,一直躲着佛门,曲解佛门教义。”
“如今恰好遇上,未能及时收敛威压,才有此前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吾作为佛门之主,今日来此,是想要和孔施主论道一番,为其阐明佛门的真正教义。”
释迦摩尼乃是如来善尸,为一准圣,反观孔子,只是一个金仙,即便距离太乙金仙不远,但那也是金仙。
准圣对孔子释放威压,欲要将其渡化,转头便说,这些都是无意为之,是想要和孔子论道。
如此行径,绝不是当初截教大师兄所能做出来的事情,但却很符合西方的企业文化。
由此便能看出,如来已非多宝,唯有佛祖如来。
后方,孔子听着释迦摩尼的话,看向杨宣询问道:
“杨先生,这佛门佛祖所说的论道,可是包含神通斗法,修为威压?”
听着孔子的问题,杨宣已经猜到了他的打算,也只有如此,孔子才能创立儒家,儒家才能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杨宣摇了摇头,轻笑一声:
“有我在,那就是单纯的论道,不会出现任何盘外招。”
“既然如此……”
孔子听罢,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往前迈出一步,来到杨宣前方,直面释迦摩尼,沉声说道:
“孔丘不才,愿与佛祖论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