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琳的语气轻松了几分:
“假如有一天你需要国安的帮助,但又不想让国安插手,我建议你可以私下找我。”
“我会以私人的身份去帮你,并承诺保密。”
她能说出这番话,是于大章没想到的。
最后那句话,意味着她愿意替于大章承担风险。
这才是天大的人情。
这个人情甚至都不用做什么,只是说出来,于大章就已经将这个人情欠下了。
“先谢了。”
于大章感激地说道:
“如果需要,我一定会找你帮忙。”
真正难能可贵的是,叶琳知道他在顾虑什么,所以才会说出“承诺保密”这样的话。
对于大章来说,叶琳不一定是红颜,但一定是知己。
结束通话后,他立刻打开通讯软件,等待叶琳传送文档。
很快,一个文本传了过来,点开之后,他立刻阅读起上面的内容。
周文康,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光是将这四个人的资料看了一遍,于大章就用了半个多小时。
一是他看得很仔细。
二是这四个人的资料确实有些复杂。
头衔、称号、职称、职务,每个人身上都是各种各样的标签。
这就是人才和普通人的区别。
如果换成一个普通上班族,资料可以简单到扫一眼就能了解得差不多。
而能力越强,履历和背景也就越复杂。
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看过资料后,于大章躺在床上,闭上双眼,开始思考起下一步的事情。
人已经查到了,接下来想要继续下去,无非就两个方向:
1,找到资料上的这四个人。
向他们询问事情的真相。
2,找叶智羽继续恢复记忆。
上次恢复记忆的过程中被打断了,如果继续下去肯定会回忆起更多的事情。
但恢复记忆的方式无疑是下策。
哪怕记忆全找回来了,绝大多数也是痛苦的经历,搞不好人都得抑郁。
而且通过被困的记忆也并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最多也就是能记起某些人和事,再通过这些细节去继续深挖。
为什么不立案侦查?
于大章自己就是警察,所以他十分清楚,立案也是有标准的。
首先一点,要有犯罪事实,且需有一定的证据材料支持。
现在他只是找到了那四个人,但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那四个人曾经囚禁过他。
更何况,他们都是在医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没人会相信他们会合起伙来去囚禁一个小警察。
这种事传出去,只会被当成笑话听。
“只能暗访了。”
于大章睁开双眼,自语了一句。
既然查到了他们的身份,那么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他们,当面去询问个明白。
这里面肯定隐藏着一些他所不了解的内情。
他最想知道的是,这几位钱都请不到的人物,是如何凑到一起的。
不知不觉间,他双眼发沉,睡了过去。
忙了一天,他早已筋疲力尽,再加上用脑过度,困意来袭,没多久他就进入到了深度睡眠。
也不知过了多久,于大章被手机铃声吵醒。
迷糊间,他伸手从床头柜上拿过手机,当看到来电显示是华队时,他立刻从床上坐起。
“人抓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