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 (一 中)
窦建德之所以在巡视地方时不辞劳苦地将众贤达带在身边,为的就是借助平恩等地的现实情况给所谓的“名士”们上一堂课,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这些人拒绝合作,窦家军依旧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不至于越治越乱,民心尽失。
换句话说,他希望众人明白。眼下他对世家大族的需要程度,远不如世家大族对他的需要。即便像前河北绿林道总瓢把子高士达那样对有钱人和读书人大开杀戒,窦家军崛起的势头依旧不可阻挡。而如果世家大族和读书人不抓紧最后的机会搭上窦家军这辆高速奔驰的马车的话,日后恐怕就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机会了。长乐王幕府的职位很有限,地方官员的名额也很有限,贤达名士们不愿意干,窦王爷自然能找到愿意干的人。大不了将麾下那些读书不多,能力和名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的亲信喽啰们全送到平恩来,在程名振帐下**上半年。待这些人学成之后,足以顶上地方牧守的缺儿。
到那时,即便长乐王对名士、贤达们还像现在这般客气,名士们背后的家族之利益也很难保证。有道是现官不如现管,真的有官员发作起来,给治下大户穿几双小鞋子,难道窦王爷还能为了几个拿来当摆设的名士怪罪麾下忠臣乎?
上述道理不必明说,稍稍点点,当事双方立刻心里明白如镜。因此,接下来的旅程不可谓不愉快,每到一处,没等窦建德做表率。已经有贤达、名士们抢着跟屯田官员和百姓们交流起来。从借贷偿还的时间,到官府的支持范围。从各个屯田点起步时的规模,到每个屯子最后赋税上缴能力,林林总总,唯恐有所错过。
还甭说,贤达们既然能在地方上闯出一番名头,悟性和学习能力的确远超常人。连续几个发展时间不等的屯田点走过后,他们立刻将平恩县的各项屯田政令吃了个透。非但如此,在程名振等人摸索出来的屯田规范中,有很多政令和施行方法疏漏甚大,完全靠着用人得当,百姓们懂得感恩,才避免了有借无还,惩勤护懒情况发生。名士们结合魏晋以来留下的军屯和民屯记录以及各个处理政务经验,很快便提出了恰当建议,堵死了屯田规模扩大后,有刁民趁机钻空子的可能。
既然驯服“英才”的目的已经达到,窦建德便不想于程名振的地盘上耽搁太长时间了。耐着性子又看了四、五处屯田点儿后,找了个恰当机会,他笑着建议:“看别人种树吃桃,不如自己回家挖坑。眼下河北各郡荒芜之地有的是,大伙可以趁着春天刚至,一边做一边学。有什么麻烦,直接写一封信送到程郡守这儿来,请他指点一番,想必他也不会跟大伙藏私!”
“呵呵,听主公如此一说,臣等真的有些心痒了!只是不知道千岁能否拨出一、两个小屯子来,让微臣试试此行所学?”郝孟正最为机灵,立刻上前主动请缨。
“五指尚分长短,世间哪有平妻?日子过得久了,必然会生闲隙!”程名振正色摇头,心里恨不得一句话将窦建德的想法彻底堵死,“况且主公可曾闻听过,‘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之语?”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细算下来,窦建德也就成了不二之选。且不说他为人宽厚,明知道大伙在刻意应付依旧礼敬有加。就凭着他治下襄国郡这番安宁景象,隐隐也露出了几分帝王之资!
至于巨鹿泽,窦建德想进去看的也不仅仅是孙安祖的陵墓。因为该处地形复杂,水文变化不定,以往每每被绿林豪杰当做逃避官军追杀的最后庇护所。如果程名振真的像传言中那样一把火将泽地里边的营盘烧了,弃之不用,则意味着洺州营彻底放弃割地自据的念头。如果程名振想进泽还随时能够进去,则说明此子暗中还在经营着退路,叵测居心不得不防。
能够在两晋南北朝这数百年大动荡中留存下来的大家族,自然有其过人的适应能力。当下,众贤达、名士们纷纷上前,借着与窦建德探讨如何治理地方的机会,大表忠心。程名振对这一套很不喜欢,但身为人臣,他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待众人的马屁潮稍稍落下后,从人群后走出来,躬身挽留:“这些天走下来,臣自觉受益颇多。主公何不多留几日,也好让臣多受些点拨?”
“王爷如果一定要见他,请在平恩县再停留几天,臣这就派人接五叔回来!”程名振陪着笑脸,低声说道。
“臣一时还没顾得上。拙荆那边倒是没说过什么!”程名振心里又是一愣,立刻出言替杜鹃辩解。
“那里边的情况,主公想必也知道。一年四季,每个季度水位都会有所变化。自打去年烧了聚义厅后,臣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派人进去过。道路必须重新找,因此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但主公不要心急,臣多派些得力人手,最多五、六天光景,肯定能清理出一条通道来!”
二人之间的对话,被众文臣一字不落听在耳朵里,登时激起一片羡慕之色。大伙心里都清楚,襄国郡在窦家军治下的地位很独特。窦建德只要各地打上他的旗号即可,选官、派税以及地方政令,一概不予插手。而窦建德那句“即便到了孤身边,襄国郡的事务也有你来兼管”,等于变相承诺给予程名振裂土封茅的权力。入朝时可为将为相,出朝后自领一地一国!算起来古之周公、召公,地位也不过如此!
“主公大仁大义,臣等没齿难忘!”众贤达无论心里怎么想,至少此刻都低下了高傲的头。
这番话落在随行的众贤达耳朵里,自然又是少不了一番君臣相得的感慨。谁也没看清楚,窦建德与程名振两个已经翻翻滚滚,暗中不知道拆了多少招!
没办法,大隋朝就像个迟暮之间的老太太,眼看着一天儿不如一天儿。这个时候去替朝廷效忠,纯属不智;南边的李密号称应了天命,却对一手扶持他上位的翟让大开杀戒。这天下谁对李密的功劳能大过翟让去?既然明知自己不如翟让,还硬往李密身边凑合,那不是活腻烦了么?
到了这个时候,再端着架子不肯下来的者就是傻子。杨德清、刘文善等人也上前几步,大声附和,“微臣不才,愿做一屯田吏,为千岁尽心,为百姓谋福!”
如果程名振一直将郝老刀留在身边,则意味着程名振还没放弃恢复洺州军的努力。窦建德日后自然要多加防范。而郝老刀病得爬不上马背了,则意味着洺州营想要恢复到全盛时期的难度更大,窦建德无论给予程名振多大的权力,能给出,亦可以随时将拿回,不必再小心变生肘腋。
“那就好。那就好。我想娟子也不是那妒妇!”窦建德就像个长舌妇人一般,在一件事上纠缠个没完。“如果她心怀嫉妒的话,我可要说说她了。既然不是,你不妨在身边找寻找寻。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倒可以让宋先生帮忙寻摸寻摸!”
“按理说,这是你的家事,孤不该插手。但你和娟子都算孤的晚辈,所以么.......”窦建德笑笑,将身体缓缓前倾,“所以孤就随便问问。如果需要请哪个名医,你尽管开口。孤就算绑票,也给你将他绑来!”
“嗨!说来惭愧!”程名振不清楚窦建德问此话何意,只好笑着摇头。“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孙六叔开了许多药,却一直没有效果!”
“谢主公关心!”程名振楞了一下,赶紧笑着拱手,“说实话,臣见过的名医当中,没一个强过孙六叔的。并且六叔说此事完全要听天由命,自己急也没用!”
事实上,窦建德之所以对郝老刀如此关心,并不是出于二人之间的交情。而是因为此人的武艺、骑射都堪称一流,倘若程名振试图重整洺州军,此人将是骑射教头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