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过以为老太君跟她一样,没想到姚大夫人拿来“讨好”老太君的方子,居然还有那么大的功用。
“儿媳妇知道了。”姚二夫人可以不眼馋姚大夫人娘家的奖赏,但她想让她娘家得到赦免,重振往日的辉煌。
她还感谢老太君,要不是老太君,知府夫人也不会答应“借用”御医。
“唉……我就是有些可惜,宝贝就放在我眼前,我居然没看到。”姚二夫人拍了拍手,“就在我眼前,我居然还能错过,真的是太可惜了!”
三房还好,姚三夫人本就是庶出的,在娘家时就不受娘家重视,娘家又只是小官, 影响不大。
趁着这个机会,姚大夫人顺便也提了一句大夫的事,表明她不是不相信老太君,不过是身子骨弱,想要求一个心安罢了。
“那还是不要太胖了, 吃的时候多问有经验的嬷嬷几句,这孩子怀得太大了, 做娘的容易吃苦头,没有什么比平安更重要。”
现在老太君知道了,怕不得呕气呕死。
相较于三房的平静,二房所受到的影响可就大了许多。
每个人都有一些小性子, 顾清菱不是原主, 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事情跟自己的儿媳妇僵起来。
要是这方子在她手里,说不定她能换回她娘家的“赦免”。
结果姚大夫人错开老太君,直接让她娘家把方子交了上去……
孙家向明光帝献了水泥方子, 姚府阖府的下人都沾了喜气,姚家的其他主子不可能不知道。
也是这个时候,姚大夫人才知道,这位知府夫人背景不俗,不仅跟姚家一样京中有人, 人家还更有本事, 能够请到御医亲临,这待遇可不是一般官员能享受到的。
要早知道, 她肯定把方子给弄过来, 抢在姚大夫人之前, 让她娘家报上去了。
大丫鬟秋荷看了一眼外面,确定屋子里只有他们主仆二人,没人偷听,上前几步,离姚二夫人更近了些。
她小声说道:“二夫人,您忘了,不只您看到了水泥方子,老太君也看见了。”
知府夫人多年不孕,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好消息,不仅她自己十分重视,知府大人也非常重视, 二话不说往京中去了一封信, 请了一位御医前来坐镇。
现在姚大夫人又有了孩子,姚三夫人没有再盯着大房的那点东西, 她知道,姚大夫人即使生的是一个女儿, 前面还有二房在那里等着,怎么轮也轮不到三房。
就算她爹年纪大了,做不了官了,她兄长呢?有一个有力的娘家,跟一个只会拖后腿的娘家,区别还是很大的。
只不过平日里姚二夫人“享受”惯了, 还真没注意到一个能够铺路的东西有什么用。
在一6一9书一吧一看!
要早知道……
要早知道那方子有这么大的作用, 谁不藏着捏着?
“啪——”姚二夫人将茶杯磕到桌子上,生气地说道:“水泥方子,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光盯着老太君手里的那些胭脂水粉方子了,居然没注意到大嫂手里还有这么一个方子……”
“哈哈哈哈……秋荷,还是你聪明!”姚二夫人顿时高兴了起来,“现在最急的人不应该是我,是老太君。你瞧着吧,就老太君的脾气,她一心想要重振姚家,结果一宝山眼睁睁地从她眼皮子底下溜走,就算面上不闹出来,心里肯定也给记恨上了。大嫂看似风光,其实如烈火烹油,要是一不小心烧过了头,啧啧啧啧啧……”
“奴婢可比不过夫人,夫人刚刚是太着急了,所以才没想到这一点。赁夫人的机智,即使奴婢不提,等夫人冷静下来,肯定也会发现。”
“你让人盯着点大房,我找个机会加把火,我到要看看,等火烧眉毛了,大嫂要怎么办。”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