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秋季招聘会
11月7日,哈城的气温越发寒冷,在接连几场大雪后,哈城正式进入了银装素裹模式。
年年都在搞的冰雪大世界开始建设今年的园区,电线杆子成了南方人诱捕器,一周里面得有三天都是被扫雪的铁锹声吵醒的。
学校里再度开始以社会实践学分为诱饵,征召扫雪的大学生,而哈工大后门的老小区因为全是老人,且不在市政管理范围内,越积越多。
此时正值啤酒淡季,越达餐饮本就以培训人员,空降外地为主要工作,吴越干脆号召员工们为全是老人的小区清理积雪。
三十来号人全是青壮,带着铁锹雪板,分工明确、热火朝天,水泥地都快干碎了。
腐朽脏污的单元门口,老头老太满脸笑容,有的还从屋里抓一把炸油饼或者馓子,装在薄可透光的塑料袋里,要给小伙子们吃。
“大爷,部队有规矩,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个小伙义正言辞的拒绝道。
给大爷整不会了。
“啥部队啊?你们不是卖酒的么?”
一旁老员工一把给他拉了回来:“小年轻嘴瓢了,不过大爷我们真不吃,您留着自己吃就好了。”
大爷坚持己见:“这不是吃不下.快过期了么。”
老员工:
每个越达员工,又有着足以养活自己乃至一家人的稳定收入,不需为了生计斤斤计较,所以部队里“不与群众计得失”的风格得以延续。
帮老乡干点体力活,那都算是业余活动了,况且参加扫雪,还有三个工时呢。
而另一面,翟达也参与了一点业余活动。
在哈工大的学生活动中心。
对比起外面的冰天雪地,学生活动中心可谓是热火朝天,无数年轻学子或忐忑、或自信的等待着检验。
社会的检验。
在校内他们是老学长老学姐了,但在这里,各个嫩的出水。
今天是哈工大秋季招聘会第二场。
第一场是在九月,那时尚且称得上“秋季”,现在似乎称之为“冬季”更合理一些。
在意识到“碳化硅半导体”人才全国性稀缺后,经由王校长指点,翟达就有了从零开始培养人才,从校招入手的想法。
他将任务交代给了从“越达餐饮”转来的新人事部,但终究因为时间紧急,错过了九月份更大的第一场。
此时第二场规模要小不少,不过依然有参加的价值,现在碳化硅项目组全靠几个“π”成员撑着,但未来是要建厂、生产的,人员缺口远比“鸿图os”大。
翟达对此期望很高,这一批招进来的人,理论上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成为骨干核心员工,所以打算亲自来把把关。
学生活动中心能搬走的都搬走了,一楼摆成了一个个格子间模样,各个企业摆开架势等待学生投简历。
写着名字的易拉宝和横幅、三张面试小桌板、堆放的资料,这就是“机械核心研究院”招聘摊位的全部了。
作为全国顶尖的学府,招聘会参加的企业含金量也是极高的,航天科工、中航工业、盛飞、中建集团、一汽、国家电网等大佬都在。
甚至翟达还看到了“中兴”、“华唯”、“比亚蒂”这样的珠三角企业,不远万里来抢夺人才。
好大学对就业确实有帮助,在哈工大,只要你认真努力的完成四年学业,就业基本不会成为问题。
当然,觉得自己才高八斗预期太高,或者进了名校混四年网吧、谈四年虐恋的,不在此列。
对比以上那些企业,“机械核心研究院”体量上远远不足,但学子们望过来的眼神却更加火热。
只要不傻,都能从纷纷扰扰的信息中感知到一件事。
这家公司要起飞了!
此时加入,无疑是骨干老员工,远比进入超大型企业做一颗螺丝钉更能吸引年轻人。
所以哪怕此时还未正式开始,学子们被拦一道隔离带外,翟达都能感觉到一股灼热的目光。
翟达砸吧了一下嘴,让人提前准备好写着数字的小纸条,一会儿发给学生,以免人太多秩序混乱。
果然,十点钟一到,保安收起隔离带,最前方的学生就出栏了一般涌入,其中直接朝着“机械核心”来的不在少数。
一个年轻人率先一屁股坐在翟达面前的椅子上,力道之大,小板凳都快坐碎了,抢在了第一个。
翟达一愣,嚯,还是熟人
那位学生会的外联部部长,帮他举办了许多次活动。
“翟董你好。”
翟达感觉有趣,对方的称呼,已经从最早的翟学弟、翟同学,再到翟老师、翟总。
现在直接翟董了。
“学长是什么专业的?”
“软件工程。”
哦.到算是对口。
翟达翻了翻资料,其实人还是比较优秀的,平均绩点3.9
至于里胡哨的“社会经验”一栏,他直接忽略了。
优秀学生会工作者、某某企业实习证明、公益活动证明、校演讲大赛优秀奖、校园十大歌手第十一名.
但凡自己写过简历的学生都知道,这里面的水分足够让沙漠变绿洲。
翟达微微点头,不过指了指面前的牌子道:“你的求职意向应该是鸿图项目组,在右手边那个位置,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我这是碳化硅项目组。”
这次“鸿图”和“碳化硅”是分开的,那边专门叫了两个程序员来做评判,专业问题翟达不会指手画脚,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可惜程墨因为工作,痛失一次装逼机会,估计正在咬着后槽牙和三星的人开会。
那位学长有些失望,能直接和老板聊自然最好,不过还是很听话的换了个位置。
因为什么“碳化硅”.他压根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