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早开早享受,晚开空折寿
这种反应翟达并不意外,笑了笑为卢部讲述原因。
当然,没有否认自己的“浪漫”,但也分析出了一些利好。
听了翟达的解释后,卢勤俭居然也有了一种“未尝不可”的感觉
对于各地的产业禀赋、资源情况,他无疑比任何人都了解的全面,脑子里很快构建出了许多利弊。
交通上,公路和海运都能触及到,没有高铁但有铁路运输。
地理上,地处大平原,精密仪器友好,上可达京津冀鲁,下可达散南浙沪,并且工业水电资源丰富。
嗯.电费比散装南便宜0.1元/度,比沪上便宜更多,水也一样,半导体作为耗电耗水大户,这点很重要,这一毛钱可能就是盈利和亏损的区别。
卢勤俭此前希望翟达去长三角,是因为那时研究院只需要考虑“软件科技公司”的身份就可以了,现在则不太一样。
其实半导体企业鲜有在城市的,许多投资挂在市级,实际建厂很偏。
谁好人家工厂在城市里?再高新技术,地方政府也不会同意。
如果按照卢勤俭的建议去长三角、珠三角,也是被安排在远离市区的工业园中,周边配套说实话,还是需要自己建。
厂里一个大食堂一个小超市,几千人就指这些过一个月。
工资发了都没地方。
反倒是小地方,对工业与城镇的距离没那么敏感,可能还好一些。
对比之下,除了顶尖人才问题,还真没有太多致命缺陷。
而且散装省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是很积极的,行政效率也比较高。
卢勤俭初步探讨之后,还打了几个电话,问了几个事情。
虽然对这个选择还是觉得过于“浪漫”,但该讲的东西还是要讲的。
这位大佬对翟达说道:“有纸笔么?”
翟达立刻让人去拿,而后卢勤俭在纸上边写边说。
“我只先说对口的政策支持,能不能申请到要看实际情况。”
而后,就展示出了很强的专业性!
“首先,国家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专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5%,所得税三免两减半,基本税率按15%征收。”
“其次,有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最高可追投总额投资的20%。”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最高获取2000万研发资金,且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
每说一条,就会同步写下一条。
卢部还会重重在文字末尾一点,而后大手一滑,“唰”的一声划出一条长长的直线。
翟达:燃起来了燃起来了!
这是什么《政策笔记》!
“省级:散装省战略性产业专项资金,最高补助5000万,省级科技计划优秀项目,最高1000万补贴。”
“重大项目工业用地优先选划、土地出让价格按最低价70%计、对半导体企业在原有电价基础上,再优惠0.2元每度,水则是补贴1元每吨。”
“省级专项现今半导体项目,半导体生产线投入,按设备投资额补贴30%,封顶3000万。”
“还有一个在议的,不确定是否能落地,总投资5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可以由省级政府代建厂,即按照你的行业要求为你修建厂房,批地即动工,免费使用三年,之后以折旧成本价分期偿还。”
“市级的,东阳所在迁市确实没什么支持,主要半导体需要的投入确实太大,能以市级力量支持的,全国并不多,也只有直辖市或省会有这个余力。”
“不过对得到发改委推荐的科技企业,国开行可以提供低息贷款,且由专项基金贴息,就是帮你还利息”
最后,卢勤俭总结道:“理想状态下,若能拿到大部分支持,你的综合投入成本,大概能够覆盖掉50%,相当于国家各级承担一半,来支持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个比例,已经远超翟达之前预计了
紧接着就听见卢勤俭说道:
“但你想全拿到,要用心,也要耐心,小翟,申请国家政策从来不是‘达标即自动获得’,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不计得失。”
“不可否认的一点,各路申请企业里,不怀好意或者想空手套白狼的很多,地方上也有自己的规划和倾向,甚至有执行不到位的地方,虽然你已经闯出了名头,回到家乡必然受到更大欢迎但也不是往那里一站,各种政策都自动加持在身。”
翟达点点头:“我明白。”
他还没那么天真。
不过卢勤俭笑了笑道:“但我们会指导你、支持你,放心,不会让你们年轻人,因为行政上的事情搞得晕头转向。”
这句话其实很有分量了。
——————
卢勤俭来的匆匆,去也匆匆,下午六点,连一顿饭都没工夫吃,就打算离开了。
虽然今日没有达成任何承诺,况且卢部这样级别的人,不可能如此轻巧的许诺。
不合理也不合规。
但依旧收获满满,双方都是。
起身走出会议室时,卢勤俭道:“碳化硅项目,我回去后会‘见会讨论’,届时可能会有其他部门或研究所来考察,也可能会有电视台来采访,就和鸿图那时一样,翟总不要觉得烦,这是互相沟通的必经之路,也是政策申请的过程。”
翟达点点头:“我懂,您放心。”
考察是摸底评估,采访是先行造势。
第三代半导体突破,确实是值得上新闻的,哪怕还未量产。
一句“全球领先”,老铁没毛病。
“另外我还有一个小建议。”
“您说?”
这位打交道许久的大佬略显犹豫,但还是语重心长的说道:“企业管理有许多方法,有时候换个思路会轻松很多,你有没有想过将两个项目拆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