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
“对,很独特”
翟达以双重身份和杨天天聊了许久,他既是会长、也是老板。
天才都是问题儿童,不过这位有些正常到好过预期,落落大方,谈吐流畅,经了解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电视台工作,家教相当优秀。
这次启用的“π成员”还有两位。
一个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天才,来自西交大的谢阳,代号“测电笔”。
另一位是材料学领域的天才,来自京科大的唐晓峰,代号“晶格”。
从他们自己取的代号就能看出男女不同的风格。
男的更倾向于“帅气”和“指向性”,女的可能更愿意用自己喜欢但毫不相干的东西,比如孙婷的“草莓”也是.
也许未来组织里会出现“皮卡丘”这样抽象的代号也不一定。
当然,能否顺利启用,也和个人意愿、当下状态有关,并不是翟达呼之即来的,比如一些距离毕业尚遥远的,显然不可能原地肄业来上班。
再比如一位清大的物理学天才研究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
这很正常,“π”不是一个严苛的组织,而是网罗天才的俱乐部,大家因为共同的特性、仪式感、归属感聚集,但只有被启用后聚集在一起做具体的事情,才能称得上紧密。
研究院的声望和“π”的特殊性加在一起,也有不够用的时候。
对那位物理学天才,翟达送上祝福,并且表示如果国外遇到麻烦的事情,“π”也不是毫无触角,有情况可以随时沟通。
甚至即便永远无法一起共事,等这些人自己斩头露角之后,说不定也能有别的“合作”。
总之,这几天先后三人都到了,杨天天是最后一个,他们入职的是研究院而非碳化硅厂,不过短期内需要忙碌的事情都在这。
大概聊了一个小时,也算冲刷了双方的陌生感。
“你的宿舍是单间,算是‘π’成员的一点优待,对了,宿舍楼下就有一间‘迷雾酒馆’,你应该对此不陌生了。”
杨天天惊喜道:“真的!?我超喜欢沪上那家!没想到东阳也有!”
翟达笑了笑,“越达餐饮”的触角在往全国发展,主要城市保底一家是没问题的,也是“π”远程塑造格调、营造归属感的重要手段。
东阳自然不会缺席,越达的精酿生意已经做了进来,虽然地方小量不大,但毕竟是未来老巢,吴越不会放弃的。
————
7月8日,研究院彻底验收了“厂区一期”的一号厂房,也就是之前带大家去参观过的那栋。
超净空气系统、各功能区域、水电布局都已达到设计需求,并且完成了数轮“深度清洁”。
翟达开始抽身于培训工作本身,调度各方物资、设备的入场。
所需东西早在半年前就订单下了,目前都在各供应商仓库里。
下一步,就是进厂装机调试了,哈城的研究院也将启动第一轮人、物大搬迁,给日渐拥挤的红砖老厂房降降压力。
那边真的已经达到设计极限了。
不过,最重要的“大家具”,员工心目中的可爱萌妹子,翟达眼中高风险高回报的最强装备:【枪决老榆】,还没到动的时候。
它要等环形总部初步成型,至少是中央圆形绿地搞定后再动。
研究院的搬迁,将会持续近半年时间,直至老榆和“鸿图os”项目组都来到环形总部大厦,不过那边也不会弃用,研究院和哈工大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那处希腊小镇般的原址,将会成为联合培养基地,在软件、半导体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也是研究院的大后方了,可以视为哈城分部。
7月10日,“π”的成员们也相继完成了考试,率数十名哈工大应届生归来。
研究院在东阳的人、物、力,都达到了现阶段顶峰,总人员达到了四百余人。
各供应商、外采设备企业的技术人员也陆续抵达近百人。
甚至,为了确保碳化硅厂顺利入厂、投产,县政府联合交通工部门、市政部门,成立了特别小组,一车车昂贵设备下了高速后,就会有熟悉本地路况的交警一路开道。
还专门拆了五个限高杆,确保这些车辆尽可能少颠簸一些,哪怕只省去一公里也好。
自“培训大业”后。
新一轮“进厂投产战役”,正式开始。
(根据大家建议,机院一路等称呼改为‘机核一路’,日后其他类似命名方式依此类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