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羡已经想好了,他打算专门给阿蝶安置一处别院,在夺下汉中之前,暂时两不相见。
好在杨徽爱也不在乎这些,她还沉浸在成婚后离开仇池的新奇与喜悦里,也知道刘羡是有大事要做的。一天晚上,她还特意抱来了一只橙红色的小动物,煞有介事地说:“你看,白毦会保佑你呢!”
刘羡和这只小动物大眼瞪小眼,好久才想起来,这不是当年与阿蝶相遇时,曾在石潭边遇到过的那只火狐吗?它是怎么跟过来的?火狐自是不会回答,它只是瞪大了黑溜溜的眼睛,憨态可掬地缩在阿蝶怀里,吐着粉红的舌头,看上去非常惬意。
五日后,刘羡一行抵达武兴城。
武兴城说是一座城池,其实更似一座大型坞堡。主城城周不过五百余步,周边又依靠地形,修建了八座小的仓垒,合起来仅能容纳两千余人。很显然,九十年前诸葛亮在这里建城,主要是将其作为北伐的中转站,以及汉中郡的拱卫城垒。这是一个极为完整的防御体系,据当地的氐人介绍说,当时邓艾打到成都城下,武兴都没有被攻破。
可这样一座小城,自然容纳不下为数众多的移民。好在此地地处嘉陵水三条支流交汇之处,因为江水冲击,在这里形成了四块沃野江滩。而杨坚头事前在江滩上伐木立营,勉强能让移民们在此暂住,可要在这里过冬御寒,那就有些不够了。
由于此处较为开阔,江风吹来,天气又较山中更冷,江滩上部分单衣破旧的移民,难免冻得瑟瑟发抖。刘羡见此情形,即刻下令,将才得到的鹿皮分了下去,供移民御寒。同时他也意识到,进入汉中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了。
挑下一座营垒,令随行的氐人们入驻,刘羡当即召集武兴的僚属,了解最新的详情。
此时刘琨、陆云等人已不在武兴。在事先的安排下,他们一部分留在了梁泉,另一部则率众前往沓中,负责移民的安置问题,仅有夏侯承、阮放等人负责维护武兴的秩序。
李矩也不等刘羡回来,率二万军队西进,主动围攻沮县。这是征西军司在武都郡内唯一控制的城池,距离汉中郡的入口阳平关仅有七十里,距离武兴也仅有八十里,可谓拦在武兴与阳平关之间的必经之路上。李矩打算先拿下它,如此也就扫清了进攻汉中的最后阻碍。
刘羡来时,李矩已经开展攻城七日,昨日传来的军报是,沮县守卒不足,已经攻破了一个墙角,最多再有两日,就能拿下沮县。
得闻消息,刘羡也不做犹豫,在这个距离内,既不知汉中详情,那随时都可能与汉中的主力接战,应当从严准备。于是歇息一晚后,他率余下的四万军队开赴沮县。
武兴与沮县之间,山路渐渐狭窄,比陈仓道的出口处还要艰险难行。这不止是因为溪水两岸渐渐爬起,由石头山形成了巨大的绝壁。更重要的是,因为许久没有人收拾过的缘故,道路上遍布荒芜的荆棘。这些干枯的荆棘又尖又硬,枝干还有韧性。砍也不容易砍断,一不小心挂上去,哪怕裤脚沾满了泥巴,也依旧会被撕扯烂。在冬日里,这是极为难受的事故,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前行。
好在当日傍晚,道路豁然开朗,士卒们从河谷中鱼贯而出,终究是松了一口气。他们随即听到了不远处的隆隆战鼓之声,离开陈仓后,又走了上千里路,士卒们早就累了,都想快些打入汉中,好做歇息,此时听得此声,可谓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相互议论说:以李将军的能耐,想必要不到明日,今日就能破城了吧。
可还没等他们高兴多久,率众与李矩汇合时,斗志很快又消散了:原来,李矩攻城并不顺利。
由于沮县依山傍水,城小而高,仅有两面可攻,且周围又多是石头,并不好使用土山攻城之法。李矩为了赶时间,便采用最直接的办法,架木梯蚁附登城。几日下来,竟然伤亡二千余人,以致于两军汇合时,营中多有伤兵,呻吟不断,军有哀容。
好在随着后续大军开赴城下,城中守军见敌军众多,守下去也没有希望,守将终于丧失了斗志,选择向李矩开城投降。开城后稍作清点,发现守军仅有七百余人,众人打听伤亡情况,得知他们原本有一千守军,几日攻防下来,不过损失了三百余人而已。
如此悬殊的战损比,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刘羡军中,这对于士卒们的士气,是个严重打击。因为他们早就听说过,沮县的险要,还不及阳平关的十一,如今打个沮县就如此艰难,接下来该怎么攻破阳平关呢?
再一问俘虏,打听汉中的详情,可知阳平关有三千守军。消息传出后,许多士卒都打了退堂鼓。若不是大家已经远行了数千里,此时又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实在难以回到家乡,估计许多人都会有逃亡的想法了。
面对军中的这种消沉情绪,刘羡并不急躁,他只是在沮县稍作休整,两日后便继续西进。因为沮县西边的马鸣阁道被守军拆除,他们先是沿着沮水往南。也就是走了半日,一条百丈宽的宽阔江流,赫然出现在眼前。江流滔滔,拍山而去,激起无数浪。所有人都知道这条江流的名字,因为它曾经命名了一个国家,也命名了一个民族。
而走到这里,也就意味着,众人已经翻越秦岭了。因为秦岭在汉水的北面,大巴山在汉水的南面,看到汉水,便来到了这两者之间。
想到此处,士卒们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壮举,不禁士气稍振。他们沿着汉水继续向西,不多时,此地地势急转直下,愈发平坦,又翻过一道山坳后,举目至视野尽处,便可见两道关塞一南一北,横断在秦岭、巴山与汉水之间,背后山道广袤无垠,一马平川,甚至可以望见汉水边农家的炊烟。
这两座汇拢了所有山川地理的要塞,便是阳平关。
刘羡见到这幅场景,一时激动得久久不能言语,他指着那两座关塞,对身后的将领们感慨道:“自从五年前见过这里,我每年都梦到过它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