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如何掩盖丑闻
“好,那就交给你了,事后公司会安排你到星海资本任职。”
野泽正平的有担当,再次赢得青年的好感。星海集团很需要类似的人才,避免出现太多的向上管理情况。
“明白,谢谢会长!”
野泽正平这次是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准备以最诚挚的表情向股民和投资人道歉。
不过他依旧有些遗憾,那就是无法亲手帮助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山一证券重回正轨。
“哪里,这都是应该的。”
随后青年又看向山一证券其余高层,再次向大家保证道。
“请大家放心,星海集团绝对不会食言,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并且三年内,我们不会主动辞退山一证券任何员工。”
保证员工不失业,是山一证券答应星海集团收购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是政府快速批准此次收购的重要原因。
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能保证员工就业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换成九十年代初,就算企业和后面的财阀同意,如此重大的收购也要反复进行考察。
时间就算拖个一年半载的,都非常常见。
要知道后世巨硬想收购一家涉及不到垄断的大型游戏公司动视暴雪,都反复折腾了一两年。
大型金融机构的地位可比游戏公司强无数倍,折腾的时间只会更长。
会议结束后,竹下雅人将嘉本隆正单独留下。
“嘉本桑,我准备重新改组星海投资。”
“集团一级子公司由原本的星海资本变为星海金融,然后下辖星海资本、星海风投、银河资本、山一证券、星海资产、星海保险。”
“至于大家的职务,大体依旧保持不变。原来的最高领导层,依旧是最高领导层。”
竹下雅人早就有改革星海集团金融部门业务的想法,只不过之前因种种因素耽搁了。
现在山一证券即将要加入到公司,正好顺手完成金融方面的业务重组。
自此以后,星海金融将起到总管全局的作用。星海资本,则只管理公司的私募基金业务。
此外星海风投等公司,维持原本关系不变。
同时,山一证券也纳入星海金融管理范畴,成为星海集团下辖的二级子公司。
“会长的意思是,我之后担任星海金融社长?”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竹下雅人点点头,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再次补充道。
“我准备将菊野桑调回东京管理星海资本,然后你去整改管理不久后就会加入的山一证券。”
嘉本隆正对于证券行业非常有天赋,在山一证券公司时,曾多次拿到单店业绩第一的成绩。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被最高处待见,还能升职高位的最大因素。
青年将山一证券交给他进行整改,就是看上了他的证券才能。
还有就是,他的出身也是重要参考。
如果空降一位非山一证券出身的金融人才,员工会不自觉的在心理进行排斥。
“我没问题,这是我的荣幸。”
嘉本隆正动力十足,因为他不想自己待了几十年的公司倒闭,也不想让自家会长失望。
“那就麻烦你了,争取尽快将山一证券的事情处理干净,然后轻装上阵。”
“说不定我们还能借助这个机会向上窜一窜,成为日本第二或者第三大证券公司。”
亚洲金融危机,自然是金融行业最为惨淡。
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很快就会大批量亏损暴雷乃至破产。
山一证券必须在危机大规模传导到日本前完成修复工作,然后借机扩张壮大。
至于如何实现目标,方法很简单。
山一证券自此以后背靠星海集团,也会拥有和银河资本相媲美的金融资源。
多了不敢说,每年五六个点的收益还是妥妥的。
这份成绩平常年很一般,但在金融危机期间绝对是顶流。星海集团只需简单包装一下,就可以轻松吸引大批民众过来开户交易。
“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日本四大证券公司,野村证券独一档,其余三家差距并不大。
山一证券有星海集团背书,成为第二名并不算难。
聊完对山一证券的未来设想,两人又说起如何整改。
此时青年一脸杀气的说,“到时候山一证券所有职员,你都可以无条件的调离岗位。”
“别怕浪费钱,集团无条件支持你的想法,哪怕是白养员工三年。”
一家公司的空降领导,只有中上层管理会对其玩手段。
而这些人,全部加在一起也没多少。
再加上日本公司职员薪水相对平均,领导层一年的合法收入顶多也就三五千万。
这么点钱,对于星海集团就是洒洒水而已。
“放心吧会长,我明白。”
乱世当用重典!
山一证券内部眼下一团糟,他做事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嗯,那就好。”
青年点点头,然后喝茶润了润喉咙后接着说。
“现在是电脑时代,山一证券内部也要提升信息化建设程度。”
“还有那些老古们,最多给他们半年的学习时间,必须掌握电脑常识。”
金融行业非常依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也意味着投资的落后。
山一证券这方面不行,那就全面进行升级;这方面行,依旧要继续加强。
至于那些老古董,就不好意思啦,去公司二线吧。
可以帮公司培训新员工,也可以成为顾问的一员。
“是,没问题!”
……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星期五,这一天现山一证券社长野泽正平,召开面向记者的公开会。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为了维持公司市值,我们对外隐瞒了2600亿日元的债务。”
“这是我作为社长的耻辱,我将辞去山一证券社长职务。”
随后,痛哭流涕的野泽正平不停的九十度鞠躬道歉,让他面前的记者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因为大家都清楚,野泽正平这位临时提拔上来的社长只是山一证券的替罪羊,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不过,这不是媒体现在就需要关心的问题。
大家七嘴八舌的进行提问。
“山一证券只隐瞒了2600亿日元吗?”
“这是不是冰山一角,你们还有更多隐瞒?”
“光道歉就完了吗,你们的解决方法呢?”
广大记者两眼放光,都想挖到更多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