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好听的,范志鹏现在连摆摊的本钱都没有。
方唯笑了笑,没有在纠结这个问题。
匆匆数日。
方唯和盘莲一起去了省城。
盘莲到省城去向家具公司述职,方唯则要参加几个会议。除了瑶岭农业的年终工作总结,大家还要商量今年的分红方案。
“在开会之前我先说个事儿,公司这几年发展不错,即便是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对公司的发展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所以,我提议给公司的所有员工涨薪,具体涨多少你们討论。”
坐在公司的会议室里,方唯四下环顾,管理层又多了几个不太熟悉的面孔。
瑶岭农业现在的外聘人员很多,尤其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聘人员反而占了大头。
在公司就业的社员们,不仅有工资奖金还有分红,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但非社员的员工,他们只有工资和奖金,没有分红。
隨著这几年物价的上涨,调薪势在必行,要不然等时间长了人才肯定会有所流失。
“是应该涨薪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到咱们公司就职,比较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关键因素。但隨著这几年物价的上涨,社会平均工资也在上涨,咱们不能无动於衷啊。”
蔡桐第一个发言,最后建议涨薪30%。
其他人也纷纷表態,经过反覆的討论,决定普遍涨薪30%,从明年一月一號开始执行。
方唯没有参与討论具体的涨薪幅度,等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之后,他顺势投出了赞成票。接下来的分红方案他就不能闭口不言了,直接建议按照每个人3600元標准进行分配。
当然,所谓的每个人指的是人均土地的承包份额,只是习惯性的按照人头计算。
这些土地才是公司的原始资產,稍后分红款会划拨给三个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再进行二次分配。
“我没意见。”
“赞成。”
方唯提出来的分红方案获得大家一致的赞同,毕竟这点分红款相对於公司的来说,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第二天。
公司继续开火,商量明年的生產计划。
“在商量生產计划之前,有个事我先说一下。”
会议由蔡桐主持,会议开始之后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省外贸的人这几天正在和公司谈明年的採购订单,据说是要出口非洲和东南亚,订单比较大,具体的数额大致和秋天的那一笔单子差不多。
“蔡总,这笔合同什么时候能签下来?”
消息令人振奋,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签合同。
所以就有人问了一句。
“本周之內应该能签订合同,支书,要不然等合同签订了之后咱们再制定生產计划?”
这笔订单对於生產的安排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这笔订单,按照正常的安排来说,明年春播肯定要减少培育稻种的面积。
蔡桐考虑了一下,打算等等再说。
“没那么麻烦,除了稻种之外,其他经济作物的育种可以直接定下来。稻种的培育面积,按照两套方案做计划,省得过些天还要开会。”
方唯觉得没必要搞得太复杂,稻种的生產计划可以做两方案,合同签订了是一套方案,合同出现了变化就採取另外一套方案。
大家觉得这样也好,便商量了两套生產计划方案。
方唯和盘莲在省城呆了五天,然后便一起返回了村里。
两人刚到家,就有同村的村民送来了请柬,喊他们明天去喝喜酒。
现如今,瑶岭合作社、瑶寨以及田炳义合作社远近闻名,別的都不说,社员们家家户户都很富裕。就算家里没有强壮的劳动力,光是一年下来的分红都能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几合作社的年轻男人根本不用担討不到婆娘,有大把的姑娘愿意嫁到这边来。而本地的姑娘都愿意嫁到外边去,甚至都不愿意进城。
这几年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一些富裕村,但像瑶岭乡这么大规模的集体经济,还是很少见的。
“我们明天一定去。”
盘莲接下了请柬,表示一定会去喝喜酒的。
当晚,她就准备好了份子钱,正好明天晌午不用做饭,到时候阿姐也一起去。
一年到头,像这样的事情可不少,方唯两口子是能去都去,向来不会厚此薄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