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十二月,天气越来越冷。
这边不像北方的气温那么低,但湿度比北方大得多,湿冷的感觉并不好受。
方唯对于气温的变化不敏感,他依然按照习惯开启了巡视之旅。
第一站去了省城,顺便和老庞等人聚了聚,然后巡视了瑶岭农业、物业公司、家具公司等企业,既肯定了大家的成绩,同时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
有问题不怕,积极整改就是了,方唯一般情况下不会采用各种处罚的手段。
总的来说,省城的这些企业管理的都很规范,即便是有一些小错误,也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他打算沿着省城、衡州、阳山、陈州、羊城、香山这条线路巡视,最后回到县里,再去县里的各单位巡视一圈,今年的巡视工作就告一段落。
方唯一直都很赞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每一次的巡视也会让自己受益良多。
等他完成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巡视,时间也到了年底最后几天。
县里召开了先进企业表彰会,鉴于蔡桐、胡林伟和林炳坤都不在本地,方唯便和赵金生一起去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之后,有工作人员找到方唯,说王书记请他到办公室去一趟。
“老赵,你先去吃饭,吃过饭我要是还没忙完,你就自己先回去。”
赵金生独自去了机关食堂吃饭,方唯则跟去找王林。
“王书记,有什么指示?”
“我能有什么指示?走,中午一起吃个饭。”
王林并不介意别人知道他和方唯走得近,话说回来,县里又有几个人不愿意和对方搞好关系呢?
于是两人就去了一家新开的餐馆,王林去吃过两回,感觉饭菜的味道还不错。
他俩在包间坐下,各种菜品很快就端了上来。
“王书记,我们的榨油厂又投产了一条生产线,来年可以敞开收购油菜。”
方唯和王林都没喝酒,以吃饭聊天为主。
他说起了食品公司下属榨油厂扩产的事情,实际上也是对王林上一次找自己的回应。
瑶岭农业不可能把全县的耕地都收入囊中,但农副产品加工倒是可以大做文章。大米不适合外购原材料,但油料却可以,无非就是生产成本的问题。
公司自产的油菜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收购的油菜差一些,所以价格也会低一些。
相比把手里的油菜卖给二道贩子,榨油厂给出的价格就很良心。
其实这也是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
“这可是大好事,你们愿意敞开收购油菜,对广大农民都有好处。”
王林不禁露出了笑容,他本来还想动员方唯在县里多投入一些资金,没想到人家的菜籽油产能都已经扩充完毕。
他才来不久,有很多情况都不清楚。
不过等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他推荐和提拔的两人(赵勇和刘奋斗)都很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应该可以掌控住局面。
“对了,方支书,县里的煤矿早些年就停产了。我打算搞一个试点,让煤矿走破产程序,你有没有兴趣接下来?”
县里以前有一个煤矿,当年方唯和人家物资互换,解决了煤炭供应的问题。
当时,煤矿可是个好单位,结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硬是要破产了。
之前也搞过承包,但没多久就搞得一地鸡毛,县里只好收回了煤矿。现在已经停工停产,早就不给职工发工资。
“王书记,那原来的职工怎么办?”
方唯最担心的是企业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原有职工的安置。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就根本不用谈。
“企业都破产了,理事包袱自然由县里接过来,估计退休人员这一块走社保,原有职工进行工龄买断。”
前两年国家已经开始试行养老保险制度,但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进度也不一样。
王林的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要想让煤矿复活,就得把包袱卸掉,要不然肯定没有人愿意接手。
至于承包就算了,那都是坑,承包人赚一笔钱就走人,留下的烂摊子还得要县里来收拾,得不偿失。
“这还好,不需要安置原有职工,就可以聘用上岗,省得不好管理。”
方唯点点头,觉得县里的方案还是很有诚意的。
不过,瑶岭集团是否接手煤矿,这事儿还需要从长计议,他一时半会儿也难以下定决心。
王林见事情还有戏,就没有催促方唯,而是转移了话题。
两人边吃边聊,等时间差不多了,就各自离去。
方唯驾车回到了社里,走进办公室坐下就给蔡桐和胡林伟打了电话。
现在的煤矿不怎么赚钱,但他很清楚,再过几年各种资源的价格水涨船高,煤矿就成为了枪手的稀缺资源。
后世有一批暴富的人被称作“煤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