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也喜欢偿付能力强的企业,雪中送炭哪有锦上添好?
煤矿的资金也的确有点紧张,与其从集团公司拨款,不如从银行贷款。
“你还真不客气啊?那行,回头我和银行协调一下,改天你约张行长出来吃顿饭。”
王林微笑着点点头,正如方唯想和县里深度捆绑一样,他也想县里和瑶岭集团深度捆绑。
这样做的后遗症肯定有,但相较于能得到好处,那点后遗症真不算什么。
周三。
王林给方唯回了话,方唯就主动给张行长打了电话。
两人约定今天晚上一起吃顿饭,银行那边有三个人,方唯就把方平和煤矿的财务负责人一起带上了。
“方支书,你好!久闻大名,今儿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张行长是一位女同志,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留着一头短发,一看就是精明强干的主儿。
“张行长客气了,大家请坐。”
方唯和对方寒暄了两句,大家纷纷坐下,互相之间才做了介绍。
张行长带了信贷负责人和一个信贷专员,大家客套了一番之后,酒菜就端上了桌。
别看张行长是女同志,喝起酒来却异常痛快,要不是方唯在场,方平他们几个还真喝不过人家。
酒过三巡,方唯便主动提起了贷款的事情。
“方支书,方总,目前我们行的贷款额度还很充裕,你们就没想过多贷一些资金?”
以前方平等人只听过求着银行办贷款的事情,现在却反过来了,银行主动要增加贷款的数额。
这简直颠覆了方平他们的认知。
不过方唯对这种事见怪不怪,银行从来都是“嫌贫爱富”,他们需要赚取存贷款的利差,但前提是资金贷出去能否安全的收回。
煤矿暂时的信用评级不高,但瑶岭集团的信用评级却很高。
只要有瑶岭集团担保,别说5000万元就是上亿元都可以随时贷给煤矿。
“谢谢张行长!我们暂时只需要5000万元,以后如果有需要,少不了还要麻烦你们。”
方平接过了话茬,举起酒杯和张行长碰了一杯。
张行长也不以为意,现在已经和瑶岭集团建立起了联系,等以后关系处好了有啥事都好商量。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随后方平就让财务负责人去和银行商谈,银行那边很快就批准了煤矿的5000万元贷款申请。
等贷款打到了账上,煤矿这边就继续改造各项辅助设施。
同时,矿山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复工复产,估计在五一之前就可以全面投入运行。
方唯这边也开始忙碌起来,林炳坤等瑶岭农业的高层抵达生产一线,开始部署今年的春耕工作。
几天后。
大型机械轰隆隆的开进了农田,开始翻地。
越冬的油菜已经收割完毕,翻好的耕地经过晾晒和消毒之后,就会施肥和注水。
方唯在生产一线奔波了几日,随后便收到了会议通知,他又要去京城开会了。
作为代表中的常青树,他年年都会去参加会议,这是一份殊荣,就连吴天明都是最后一次去参会,而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此类通知。
有时候他也会想,是什么原因让他干了一届又一届,最终的得出的结论不是他在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而是他一直在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今年他准备的提案依然是有关种子安全的,联名的人数加上吴天明达到了132人。
而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住房改革和教育改革,他和吴天明等人的提案并未引起多少波澜,就连吴天明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老吴,不要灰心,等到了明年继续。”
会议胜利闭幕,方唯等人齐聚在餐厅,吃了一顿散伙饭。
吴天明到了明年就不再参会,这一次的提案失败让他觉得很遗憾。不过方唯随后的表态使得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喝完这顿酒,吴天明就返回了羊城。
方唯没有着急走,他去看了一下婷婷一家人,并在对方家里住了一晚,然后才乘火车返回了村里。
婷婷家里的条件不错,房子不小,大概有90多平,临走时,婷婷给他装了一大袋的土特产。
回到家,他把这些土特产一分为二,一半是带给方平和田桂的,自家留了一半。
匆匆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