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总摄戎机
八月十五,中秋。
清晨,在京文武九品以上皆入宫朝会。
金殿之上,
中书通事舍人李守玄捧出明黄綾绢捲轴,宣读詔令。
“论道勛邦,任惟勛德·:,”
“天策上將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雍州牧领左右十二卫大將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宇量凝,志识明动,爱使缔构,功参鼎业。
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戴定周韩,戎威遐畅。河朔余寇,取若拾遗···宜加恩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
可领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兼凉州总管,
拜河东行营元帅,河东、河北诸道总管,及北討诸府兵,並受节度,余官悉如故。”
李逸很认真的听著李守玄诵读的詔令每一句,除了例行的夸讚嘉奖之词,最关键的內容,
果然是让秦王掛帅北討,正式授予元帅之职。
有些意外的是,李渊还给李世民又加了两个官职,一是曾经担任过的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另一个也是他曾兼任过的凉州总管。
这个时候,把这两个李世民曾经兼任过的官职再给他,明显是有几分对秦王的提前奖赏。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但李世民这个天策上將,官衔已经够多了,再加这两个兼职也没什么。
昨日在秦王府,皇帝对李世民私下的立太子承诺,当然不会在殿上公开。
不过李世民昨天听了李渊的承诺,那是立马一口应下领兵战突厥任务。
李渊走后,
李世民也没瞒著他,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知李逸。
当时李世民那激动的样啊,李逸也不想泼他冷水,等打退突厥,李渊大概率会食言。
但能拿到北伐帅印,对李世民如今的处境大有帮助,等击退突厥,这份功勋,更能涨他威望,
也能衬托太子的不足。
想要这么简单的就让李渊易储是不可能的,总得一步步来。
“秦王接詔!”
“臣领詔。”
李世民满面通红,起身上前双手高举恭敬的接过了詔令。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出征詔令,
这是皇帝的承诺,
击退突厥,立汝为太子。
李渊坐在御榻上,
对著儿子微笑。
李世民,越发激动了。
李逸把这父慈子孝的一幕看在眼里,李渊確实是会画饼,李世民也还是比较年轻,终究是才二十三岁,哪怕这两年经歷了许多架空,累积了不少失望,但仍还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了。
“武安王李逸接詔!”
李守素又拿出了一道詔令宣读。
紫袍玉带的李逸起身上前。
皇帝也给李逸加了几个官职,陕东道大行台左僕射、并州大总管、河东征討行营副帅,并州道行营总管。
还给加了三百户实封。
如今他李逸的官衔,是司空兼侍中陕东道大行台左僕射并州大总管右卫大將军上柱国武安王,
河东行营副帅兼併州道行营总管。
实食封一千五百户。
“臣李逸奉詔!”
接过詔令,能感受到殿上无数目光望来。
谁能料到呢,
这位武安王在代北被太子免职,还以涉嫌谋反之罪召回京师,结果回京第二天,就获得如此重的作用,还加了三百户实邑,实实在在的的大唐实封並列第一人。
秦王实封也是一千五百户。
裴寂、安兴贵兄弟,只有六百户,其余几个实封功臣,更只有三百户实封。
太子的行营长史,如今是秦王行营的副帅定州大总管,改任并州大总管。
并州大总管原本是齐王遥领,襄邑王李神符检校,现在由李逸接任了。
继续宣读詔令。
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唐俭,授行营长史。工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为行营司马。
齐王李元吉为行营副帅,
淮阳王李道玄授代州总管、雁门道行军总管。
李道玄没有恢復大总管,他抗令一事,还是多少有些影响的。
襄邑王李神符,调任幽州大总管,而原来太子任命燕郡王李艺为幽州大总管,这次皇帝改授李艺为涇州总管,涇州道行营总管。
罗士信为普州总管,尉迟恭为朔州总管::
最后,
皇帝派太子出镇州,率燕郡王罗艺,以及大將军竇琮、桑显和、薛万彻等击西路突厥郁射设、沙钵罗设军。
基本上,
皇帝也放弃了让李世民或是李逸等去辅佐太子守河东的打算了,这次让李世民掛帅,统领的虽还是河北河东两道兵马,但將领,却基本上调了天策府、秦王府、陕东道大行台的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