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乙利达干
汾州隰城县城出现在视野中城头红旗高悬。
汾州城还在唐军手中,这是个好消息,否则李逸都无根据之地。
兵曹参军张皓策马奔向城池,带来了王师援兵到的好消息。
城头上爆发一阵骚动,继而化作震天的欢呼。
汾州司马任鷺抚著城头,探出脑袋,认出了城下的张皓,那是李司空的舅表兄,不久前从这经过南下时还见过面喝过酒。
“果然是李司空来了。”
“援军,朝廷的援军到了。”
“快去稟报萧刺史。”
汾州刺史萧正在刺史府中挠头,上次頜利围雁门,虽有些游骑杀到太原,但好在没有出现在汾州。
可这回,頡利围雁门,其前锋都杀到晋州去了,距离太原仅二百里的汾州,更不能倖免。
他武德三年上任汾州刺史时,汾州有户五万九千四百户,口三十二万。他到任后,引文水南入汾州,灌溉两岸无数良田,劝农课桑也算颇有政绩。
再干一年,
他也许能得个优良考评升官。
可突厥的入侵,使唤的汾州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眼看著很快要秋收了,可现在粮田成了突人肆意践踏隨意放马的牧场了。
“李司空回来了?太好了,快隨我前去迎接。”
出身兰陵萧氏,当朝右僕射萧璃的堂弟,文治还行,但打仗非他擅长,面对铺天盖地的突厥骑兵,他也只能固守城池了。
赶紧骑马出城迎接,
在城门外见到李逸时,这位名门出身的刺史,眼眶都红了,有些失態的喊道:“司空来了,汾州安了,
几千突厥轻骑,沿著汾水东岸一路烧杀,气焰囂张无比。下官无能,不能退敌。”
李逸勒马驻足汾州城下,
重回曾经奋斗的地方,也是心情感慨,武德二年他隨李仲文北上抵御宋金刚的入侵,
结果半路上,李仲文兵败雀鼠谷,所部全军覆没,只余李逸后军。
李逸毅然北上,最后在汾州扛起了大旗,三次浩州保卫战,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如今浩州更名为汾州,
刺史也由刘瞻变成了萧,
可李逸对这城墙、城门楼、瓮城,仍是那么的熟悉亲切。
他翻身下马,
铁甲鏗鏘。
这熟悉的城池,这熟悉的战场,
他又回来了。
只是这一次,对手换成了突人。
打刘武周三守浩州城时,也有突人,但那时突蕨只是配角,每次大战,突人都是跑的比兔子还快。
李逸甚至还在此跟突利小可汗,结成了异姓兄弟。
“请司空入城!”
李逸入城,登上城门楼,
秋风捲动他的披风,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城外苍茫原野,
远处是豌的汾水。
“萧刺史,最新的敌情通报一下。”
声音冰静,不容置疑。
萧对这副態度,倒反而觉得心中安定不少。
“地图,任司马。”
汾州司马任鷺,这位太原义军元从,三次浩州保卫战的经歷者,这几年从兵曹升到了司马,立刻呈上羊皮地图,然后指著地图稟报军情,“稟司空,突厥骑兵约三千,以粟特杂胡为主,其主將是頡利可汗的一名近侍达干,十分狂妄,他们沿汾水而下,一路烧杀抢掠,
其应当是奉頡利之令,抓工匠、壮丁、掳妇人,抢掠钱財,夺取粮草。
乙利达干如今就驻在汾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柳林渡一处庄园之中。”
李逸对汾州周边十分熟悉,不用地图也记得柳林渡在哪。
柳林渡,野狐滩。
那里河道拐了个大弯,东岸滩涂宽阔,芦苇深可没人,西侧有连绵土丘,形如口袋。
“乙利达干倒是会选地方,
那可是个伏击的好地方,天然的口袋阵,他这是直接给钻里面了,这是替自己选好了葬身坟地了。”
李逸手指在地图上轻敲。
“三千打草谷的杂胡,正好拿来祭旗!”
诸將精神一振,目光灼灼匯聚於地图上的柳林渡。
程咬金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司空,区区三千杂胡,就让俺老程出马便是了,三十里地,要不了多久,正好夜袭。”
尉迟恭晚了一步,可也紧跟著喊道,“让俺去,给俺一千骑,俺给司空把乙利达乾的脑袋拧回来。”
李逸笑笑,
“你们也不必爭,既然都想上,那就一起。”
“程咬金。”
“末將在。”老程大步出列,甲叶哗啦作响。
“命你率汾州步军三千,前往柳林渡乙利达干营地夜袭,你的任务是诈败,把敌人引出庄园营地,诱入野狐滩,记得演得像些,別上头。”
“末將听令。”程咬金虽然对自己领了个诱敌的任务,有些失望,可还是很痛快的应下。
“尉迟恭。”
“末將在。”老黑声如洪钟,吼著大嗓门答应,
“你率八百骑兵,伏於野狐滩土丘之后,待老程把敌人引入,你便率军杀出,衝散他们,
直取乙利达干首级,斩他將旗!”
“诺!”
尉迟恭已经兴奋起来了,一对沙钵大的拳头碰撞,砸的砰砰响。
“王兄,不能把我忘了,这仗可不能没有我。”年轻的淮阳王急忙喊道。
“不会忘记你的,
淮阳王率八百轻骑,伏於东侧芦苇盪中,待敌乱,便全力杀出,包抄侧后,锁死口袋,断敌归路,一骑也不许逃脱,
我们要全歼这三千杂胡!”
“得令!”
李道应大声应令,眼中燃烧著对胜利的渴望。
“任骂、郭解愁、张皓,你们各率五百步卒,外围警戒、斥候遮蔽,贼若溃败,你们在外围张网拦截。”
“诺!”
李逸目光扫过诸將,
“诸位,此是我河东行营反击第一战,只许胜,不许败,不仅要贏,还得贏的漂亮,
贏得乾脆,
我们得让頡利小儿知道,
我大唐並非无人,
河东,是大唐的河东,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放牧场!”
“大唐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