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师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们被迫捨弃土地、商铺、工坊,只带著金银珠宝渡河南逃。
但是乱世中的逃难亦要过五关斩六將,有些人在途中被贼军俘虏,有些人遇到心怀列意的船夫,当场就叫他们全家餵了鱼。
还有些人揣著金银细软初到异乡,很快就被有心人做局矇骗,几乎丧失大多数財富,
数代人的积累堪称一夜回到自耕农。
无论是倒霉的,还是幸运南渡落脚的,这些人的財富,终究是流入了洛阳、开封等地,使得诸多城镇快速恢復过往的繁荣,甚至看不出遭受过数年战乱的模样。
也不知是贼军治理有方,还是黑旗营军纪严明。
“眼下国事艰难,各路討贼大军相继溃败,各地贼军愈发囂张。
唯有中原忠义侯深陷贼寇南北重围,却巧施兵法突破包围。
前有昼夜奔袭夺取襄阳、南阳,大破贼寇,后有中原决战,力克十万贼眾!短短数月又接连夺取开封、洛阳等重镇,几乎收復河南全省!
各部贼军皆被击退,盘踞楚省的长生贼也被李爵爷彻底打服,数方贼军尽降。
除去九江西贼,黄河以南几无贼眾!
忠义侯实乃我大明中兴之將,亦如本朝开国明將曹国公、朱文忠,年少有为啊!”
纷乱嘈杂的酒肆內,一位中年士人举起酒杯大声讚嘆,又捧起“中原日报”反覆品味其中捷报,恍惚自己也变成统帅三军的大都督,感受十万大军討贼喊杀的震撼声势。
“当年曹国公亦是李姓本家,唐皇李世民也是李氏——看来咱李姓本家天生便是能征善战的將才!”
“呵,李爵爷何等人也,驱逐虏收復辽东的大英雄!为国征战以来可曾有过一败?
你与人家如何比较?可別往你脸上贴金了!”
“李爵爷虽连战连胜,可贼军纷纷渡河北上,京畿之地恐怕不稳吶。”另一人指著报纸说道,“你们瞧一”
只见报纸的一栏画著大明疆域草图,盘踞黄河以北的贼军林立。报纸的编辑自作主张,为诸多贼军的地盘编上“国號”,
盘踞鲁北『红幣军』为“齐国”。
近期崛起的鲁南『坤军』为“鲁国”。
站稳豫东、淮北的『野狼军』为“梁国”。
渡河北上的『乞活军』为“赵国”。
攻入关中、改换旗號的『虎费军』为“秦国”。
刚打入山西南境的『八学军』为“晋国”。
仍在辽西攻城略地的『背鬼军』为“燕国”
儘管诸多贼军仅仅占据两三处府县,甚至刚踏入省地,仍然被安上了国號。乍一看地图,北方仿佛已成战国七雄的態势。
“你多虑了。当年贼首高迎祥联合三十六部贼寇合营,南征北战牵动官军何止二十万,一度侵入京畿数月,如今只剩下两支残部,一支在陇右谋取川蜀,一支在九江盘踞,
何曾有当年威风?
一年前,乞活贼同样声势浩大,连贯数省之地,连败官军十余万,可如今也被李爵爷几乎踏平,河南、湖广尽皆收復。
我大明有李爵爷在此,別说七贼,就算是有二十七贼,李爵爷也能將他们逐一討平!”
“没错!区区七贼在李爵爷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出三年,天下就能安靖!到时你我安享太平,岂不美哉?”
“嗯嗯,报纸上也说了,李爵爷在洛阳整顿降卒,筹措粮餉,至多一年便能出动十万大军北伐!”
“一年太久!京师乃大明精华所在,若不慎陷落,天子被俘,天下必定震动啊,岂不闻当年土木堡之役?到那时还谈何中兴大明?”
“北方七贼互不统属,必定相互攻伐一番,陛下又非泥偶,召还边军护驾南狩,便可脱离险地一一当年汉献帝仅凭少许护卫,便可逃离乱地,今上如何不能?纵使逃不出,也能坐守京师吧?”
“陛下万金之躯,岂能以身犯险?还是要李爵爷早早北伐勤王才是。”
“將士们也会疲累,不到半年收復一省之地,就算是头驴也该歇息了。”
“君父危难,为臣者岂能袖手旁观?李爵爷今年收復贼眾不下十万,择选精壮入伍也有二三万。其魔下士卒愈发壮大,若是他怀有异心,坐视京师陷落—“
“哈,这是什么话?丟城失地的忠臣,你为他极力找补。剿贼灭虏的,你却说他心怀异志,百般猜忌。歹人就该享受荣华富贵。好人、能人就该疲累至死?”
“非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一李爵爷魔下兵马繁杂,贼寇、叛党、悍將数不胜数。纵使李爵爷身正忠义,可保不齐有那奸恶小人不甘身位,鼓动將士们为李爵爷皇袍加身。
若李爵爷坚决不受,遭奸贼暗害,原先逆党、贼寇势必互相攻伐,届时中原也要大乱,吾等还有寧日?
可要是李爵爷叛明自立,何人可治?”
“古人有云,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如今李爵爷有兵亦有德,纵使夺了朱明天下又有何妨?”
“你我世受大明国恩,怎可大放叛逆之言!”那忠臣义愤填膺地挥拳殴打空气,“李爵爷虽收復失地,却不准绅民討回分给奸民的逆產,更不许绅民伸张正义,惩治奸民,擅自罚民者斩。此意何为,难道你们瞧不见?”
“报纸上早已说明一一分田之民不下百万,牵连甚广,为平息民忧,这才赦免『罪过”,以免河南收而復失。各人日日追剿奸民,四处仇杀,闹得人心惶惶。
一方安定,百姓才可安心垦殖,如此才有充足钱粮补足军需,以图平贼。”
“如何处置奸民仰仗陛下定夺,李牧不过是陛下臣子,安敢越组代皰?你左一口李爵爷,右一口李爵爷,难不成已是这廝的朋党?为他频频美言蛊惑人心,可领取五钱赏银?”
“哈哈哈贪赃枉法的是忠臣,呕心沥血为国征战的反倒是奸臣了,是我瞎了,还是你心黑了,不辨忠奸,不分是非?
就说河南一地,先前官府在时,贪臣墨吏横行,地方山贼马匪频出,別说寻常小民就说我们也免不了备受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