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下风云动,南商北农(求月票)
一战天下动!
隨著南汉、南唐覆灭的消息传开,整个天下的气象在这一刻都骤然严肃了几分。
纵使所有人都早已意识到了宋军的实力。
但当真正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仍是会为此感到震惊!
关於天下眾將再次统一的传闻越传越盛,同样还包括了关於顾氏的种种。
百家爭鸣便是如此。
无论是新思想,亦或是旧思想。
都会趁著当前的风浪去擂鼓造势。
且不说新思想的年轻士人们如何,甚至在这股浪潮之下,就连旧思想的一些儒生们都已经有了改变。
——他们將“天命之说”套用在了顾氏身上。
从天子,到顾氏。
这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变化。
为此,他们之中更是有不少人罗列出了详细的证据,通过顾氏的兴衰来共同九州的兴衰。
而这同样也大大加大了学术上的爭斗,包括列国之间的所谓改革。
开封。
顾瑾自然在第一时间返回开封,而赵匡胤也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
皇帝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迎。
熟悉的一幕再度上演。
即便赵匡胤向来不喜做表面文章,但对此次凯旋的大军,他仍尽到了一位帝王应有的全部礼数。
值得一提的是,他放过了李煜。
並且,与原本歷史截然不同。
他甚至並未派人监视李煜,仿佛这位亡国之君根本未被他放在眼中,直接命人將其送往巨鹿。
这种对顾氏的信任,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毕竟那曾是一朝天子,如今竟被安然置於巨鹿,且毫无监管——无论如何看,都像是一个不安定的变数。
然而赵匡胤却並不在意。
用他的话说:“李煜既已亡国,若还能东山再起,那便是朕不配坐这个位置!”
赵匡胤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
不,或许应该说是自傲。
无论是对於整个天下也好,亦或是放在单独的人身上也罢,他都是那般的自傲。
而这放在了一个帝王身上,那便是无比十足的帝王风范。
足矣让任何世人吹捧。
庆功宴上。
赵匡胤与顾瑾又商谈了许久,两人的想法在此刻达成了惊人的默契,那就是都决定暂缓进攻。
快速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对於一个王朝而言可不是一点半点。
虽然如今正是变局之时。
但大宋如今就连蜀地的种种问题都没有彻底搞定,如今又快速屯兵了南汉与南唐,无论怎么看都需要暂缓一下脚步,最起码要將內部的种种问题整合一下。
其实南汉的疆土对於大宋而言倒並不是什么问题。
顾氏於两广之地的影响极为惊人。
海贸的快速进步,所带动出的一切,让两广之地已经再也不是原史之中的光景。
再加上种种的信仰因素。
这一切都大大加剧了顾氏於两广之地的地位。
在顾氏的帮助之下,想要快速整合两广倒也並不是什么问题,主要的关键仍是在蜀地以及南唐旧土。
当然,两人倒也不至於就此而停下脚步。
大爭之世在前,
凡事若欲为之,必先筑基於国力之强,內修政理如此,外拓疆土亦然。
无论是赵匡胤也好,亦或是顾瑾也罢。
两人的核心战略都是先南后北。
如今的初步架构已然要达成,剩下的对於如今有著滔天声望的大宋而言,已然是无需再动兵了!
有时,声势本身,便是最利的兵器。
在顾瑾諫言之下,赵匡胤宣布改元“开宝”,並昭告天下,宣示一统南方之志。
——消息传开,各方震动!
而事情的发展也並未出乎顾瑾的预料。
就在开宝元年六月。
吴越君主遣送太子入汴,自请废国归降。
自此,大宋尽收南方之地,与北方之北汉、辽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作为一个全才。
顾瑾可不仅仅是在操练著大宋的兵马,同样也在与赵匡胤配合著重新整合宋地种种制度。
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
赵匡胤所定下的制度確实是太过於基础了一些。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能说是小国了。
虽然还没能做到大一统,但毕竟是已经统一了整个南方,无论如何都需要让整体的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也好在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同样也是一个杀伐果决之人。
两人配合起来。
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他们。
顾瑾对於大宋的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改,其主要关键仍是以商利农的法子。
江南以及两广的海贸便利,给予了支撑这一切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顾瑾进一步放宽了海贸政策。
无论是江南还是两广,都是海贸的关键区域。
对於当前的大宋而言,若想在短时间內迅速提升国力,这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顾瑾很清楚这一政策背后所隱藏的风险。
若依顾氏子弟一贯的风格,他断不会採取这样的举措——毕竟顾氏一族的眼光,向来比常人更为长远。
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
列国纷纷推行改革,尤其是北方强敌辽国,在法家基础上融匯新时代思潮,构建出一套全新的体系。
他们借鑑商鞅之“法”,强调律令严明、赏罚有据;吸收申不害之“术”,注重驭臣督政、考核绩效;融匯慎到之“势”,强化君主权威、巩固中央集权。
三派合一,並以耕战为立国之本,在辽国全境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甚至就连顾易都注意到了此事。
辽国疆域辽阔,远超大宋。
更关键的是——
当今九州不同於原先的歷史轨跡。
虽然外族仍保留畜牧传统,但在九州文化持续扩展的背景下,各地耕地面积早已发生变化。
正因如此,这种源自中原、却深化於北地的耕战体制,尤其適合辽国。
整个辽地就像是和大宋达成了两个极端。
商与农——
各自以为重心。
包括北汉,如今也正在进行著大刀阔斧的改制,只不过其却要略逊色於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