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电影了。
这是一把刀子。
直接捅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韩平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江文。
江文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静静地看著银幕。
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韩平的心,沉了下去。
也提了起来。
这,才只是个开始。
…
电影的节奏,越来越快。
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的斗法,你来我往,充满了黑色幽默和智慧的碰撞。
然后。
第二重震惊,以一种排山倒海的姿態,轰然而至。
鸿门宴。
张麻子,黄四郎,汤师爷。
三个人。
一张桌子。
一场戏。
韩平作为从业几十年的顶级大佬,自认为看过无数精彩的对手戏。
但没有一场。
能和眼前这场相比。
“师爷,高!县长,硬!”
“黄老爷,又高又硬!”
对话开始了。
不。
那不是对话。
那是战爭。
每一句台词,都像是一发子弹,充满了机锋和暗示。
每一句,都有至少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字面意思。
第二层,是威胁和试探。
第三层,是对歷史和现实的辛辣讽刺。
韩平感觉自己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他几乎要跟不上这三个人的语速和思维跳跃。
周润发演的黄四郎,霸气外露,笑里藏刀。
葛优演的汤师爷,油滑狡诈,左右逢源。
而江文自己演的张麻子,匪气和正气交织,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三个影帝级的演员,在这场戏里,迸发出了核爆级的化学反应。
“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
“我!”
“你再想想?”
“不会是钱吧?”
“你再想想!”
“还是我重要。”
简单的几句对话,把三个人之间的张力,拉到了极致。
韩平的后背,已经完全靠在了椅背上。
他彻底放弃了去分析。
他只想享受。
享受这种被顶级才华,顶级演技,顶级文本,按在地上疯狂摩擦的快感。
太爽了。
这才是电影!
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信息量太密集了。
密集到他觉得,只看一遍,根本不可能完全消化。
他甚至產生了一种荒谬的念头。
等电影结束,他要立刻再买一张票,马上二刷。
不。
是三刷,四刷!
这场“鸿门宴”,彻底顛覆了他对“文戏”的理解。
原来文戏可以拍得比动作戏还紧张,还刺激,还让人血脉賁张。
影厅里,已经有观眾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惊呼和笑声。
那是一种被才华彻底折服后,发自內心的讚嘆。
韩平知道。
这部电影。
成了。
彻底成了。
…
故事走向了终局。
黄四郎死了。
死的有些滑稽,又有些落寞。
鹅城的百姓,衝进了碉楼,瓜分了一切。
革命,成功了。
张麻子的兄弟们,拿了钱,要去上海,要去浦东。
他们告別了大哥。
坐上了那趟曾经载著马县长来的火车。
最后的镜头。
张麻子一个人,骑著白马,在铁轨旁,缓缓地跟著远去的火车。
夕阳下,他的背影,显得无比孤独。
电影,结束了。
黑幕。
字幕升起。
影厅里,先是短暂的寂静。
然后。
“轰——!”
雷鸣般的掌声,炸裂开来!
所有人,都自发地站了起来,用尽全力地鼓掌。
掌声经久不息。
韩平也站著,机械地拍著手。
但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贏了?
然后呢?
那个喊著“枪在手,跟我走”,带领大家走向胜利的英雄,最后,却成了孤家寡人。
这种巨大的失落感和茫然,比任何直白的悲剧,都更让人心碎。
这结尾,是什么意思?
韩平想不明白。
但他知道,这个结尾,让整部电影,瞬间拔高到了另一个维度。
它不再只是一个“土匪斗恶霸”的爽片。
它成了一个寓言。
一个关於革命,关於人性,关於理想主义者最终宿命的,深刻寓言。
灯光亮起。
掌声还在继续。
韩平转过头,看向江文。
江文正对著观眾挥手致意,脸上带著他那標誌性的,有点痞,又有点得意的笑容。
他似乎感受到了韩平的目光,回过头来。
“韩总。”
江文咧嘴一笑。
“怎么样?”
韩平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想说“牛逼”。
他想说“天才”。
他想说“这他妈才叫电影”。
但这些词,在刚刚那120分钟的光影风暴面前,都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他忽然明白了江文之前说的话。
“未来我也拍不出《让子弹飞》这样的作品来了。”
是啊。
这样的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需要一个创作者最巔峰的心態和才情。
缺一不可。
韩平的心里,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地浮现出来。
这,就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电影,一个认识江文以来,他所最期待发生的事,如今已经发生。
它有趣,好看,能让所有观眾都看得懂,看得爽。
它又有无数值得反覆咂摸的细节,和深不见底的內涵。
它在商业上,无可挑剔。
在艺术上,足以封神。
他看著江文,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只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江文……”
“这就是我心中的完美作品。”
完美两个字。
对於他来说,就绝对不是轻易用得到的词汇。
除非像现在这样,真的忍不住。
真的他妈忍不住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