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国家竟然允许知识青年参加缅国联盟。
尽管心中有些别扭,他还是和同伴一起报名过来。
起码,从纪录片上看,西北分公司的生活水准,比他们待着的乡下要强。
等到了第一红旗农场,原本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这里的同志,说的都是普通话,身上的气质也相当熟悉,并没有进入异国他乡的不适。
三天时间虽然不长,却也足够初来乍到的知识青年们,初步了解第一红旗农场的大概情况。
“……情况就是这样!”
几位知识青年里的‘社牛’存在,将他们打探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告知了同伴。
大家先是沉默,而后热烈的讨论起来。
“听了你们的介绍,好像不管是在农场,还是在城镇,工作强度和情况都差不多啊!”
“城镇情况应该更好一些吧,要是我选择的话,还是以进入工厂为主!”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工人最光荣么!”
“我没有太多的想法,这边怎么分配我都接受!”
“奎勇,我看你身手厉害,不如直接参军算了!”
“在这里,咱们如何参军?”
“先是参加民兵训练,表现优异的话直接进入部队,机会可是不小!”
“以后怕是要上战场,奎勇你可要想好了!”
“……”
李奎勇并没有主动参军,而是服从农场这里的安排。
倒不是他怕死,而是家里还有爹娘和几个弟弟妹妹,他实在放心不下。
结果,他被直接安排去了第九十八红旗农场,同行的还有同在关中插队的秦岭。
他是作为开荒以及种地的工作人员,而秦岭则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来这边工作。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们一行费了好几天时间,又是乘船又是坐车又是步行的,可把他们折腾得够呛。
等到了地方,才发现这里是一处刚刚开发不久的新农场,需要他们进一步完善。
当然,不管是住宿条件,还是伙食条件,都要比在乡下当知识青年要强。
只是,农场无法提供种类繁多的生活物资罢了。
李奎勇很快就上手了,虽然依旧是在田地里耕种,可条件却比下乡的村子要强太多了。
虽然没有手扶拖拉机这样的农业机器,可他却能指挥耕牛劳作。
没错,他每每去田地劳动的时候,都有耕牛可以利用,劳动强度并不夸张。
“西北分公司这里地广人稀!”
有农场的老职工解释:“知道这是什么含义么,那就是农场手里的生产物资不少,缺少的就是使用他们的工人!”
“听说,咱们这里已经有拖拉机厂开建。等拖拉机厂有了稳定出产后,咱们这里也会有分配!”
“到时候,耕种田地真的就是轻松活计了,就跟在工厂做工一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天,李奎勇正好轮休,突然宿舍前面一阵骚动,他急忙跑出去查看情况。
第九十八红旗农场,不仅仅只是生产单位,同时还是武装单位。
因为这里地广人稀,不时有马帮还有其他不明身份的存在经过,农场自然要做好戒备。
只是这次,情况又有不同,武爱国同志视察到这里来了。
这几天摆喜宴的不少,上午没多少时间码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