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一点一挑,拨开大不同
八十年代出国的建筑专业高材生真的不少,但能回来的真不多。
倒不是刘晓勇他们仨有多么超绝的建筑天赋。
而是让卫东无意中开创了条民营建筑单位出国委培的路子。
刘晓勇他们出去培训半年,学到多少东西都还在其次,算是彻底打通了这条路。
走的时候让卫东就强调过別自私逃离,断了其他人培训的路,未来会源源不断的派人出去学习。
这可能是城建公司、基建团乃至整个东升贸易的自我留学模式。
所以他们仨在那所北美並不算多拔尖的州立大学建筑专业学习的时候,就儘量为后来者做各种准备。
八十年代很流行写日记,他们仨密密麻麻的写了几大本,画校园地形图,哪里买菜哪里买书,城市地形图没画是因为从来都捨不得浪费时间去逛玩。
知道这半年时间就是把自己丟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能不能练就金睛火眼蜕变成才,都靠自己努力。
也就晚上睡觉时会简短的臥谈几句,开个战斗小组会。
现在不光总结出大堆的学习生活经验,也反覆探討论证过这种培训漏洞。
其实很简单就能堵上,由苹果公司在培训中加入委培违约金。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因为在旗想从事跟建筑行业有关的工作,都得考证,尤其是建筑设计师、土建工程师这些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
让卫东心说二三十年后的內地还不是这样,也就这会儿百舸爭流什么都在重新树立標准,整理规则。
但旗已经很严谨了,只要有这种违约记录基本上就没法通过各种註册考试。
要黑下来打工是没问题,但还想从事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建筑行业工作,基本就无望了。
尤其是像苹果公司这类著名的上市公司,跟他们违约就几乎等於和整个行业绝缘。
让卫东认同这个思路,叫他们注意选拔人手,试著培养更多帮手。
自己和老耿也会在工作中多挑选人手。
註定已经是这个体系里传帮带的仨,也不用担心防备別人超越自己。
后面再强也最多只是专家,不是交心交底的带兵人。
先在二三楼的城建公司挤张桌子,等对面爱克斯大楼完工以后,建筑设计机构肯定要独立一层楼的。
朝著国內基建队伍广纳良才,也对各大建筑专业高校提供这种出国培训的路子。
等池世明下楼来碰头,提出朝著hk也能这样操作,由德叔等各家豪门提供担保到hk建筑专科学校、大学建筑系去培训学习。
实在是各处工地確实需要有大量见过世面,懂规范操作的青年干將。
光凭这都能在国內房地產风起云涌的起跑线领先好多了。
刚分配完,港机那帮人就找过来,领头的带著沪海人特有的精明沉稳,又有北方人的宽皮大脸,重重的伸手握住:“钟震华,叫我老钟好了,感谢鹏圳码头的救命合同,感谢国集集团的全力支持!”
对这种未来的国之栋樑,让卫东视为大腿盟军:“我们现在也在发展期,没法腾出更多资金帮手,但未来保证会持续採购,不光西区码头的所有港机採购都选择震华,国集集团在未来发展的所有相关设备都优先考虑震华提供。”
作为后世的国內大码头,没有几十台港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远洋枢纽。
现在西区码头就一台门机塔吊,还没那种最高端的岸机,光这持续不断的每年两三部岸机单子就能保证震华港机的生存了。
国集集团承诺的其他设备,用於货柜运输的龙门吊,跨运车等等一大堆各种设备,其实是震华港机目前没有的產品,但这个承诺就是支持震华港机去研发生產,哪怕就像这岸机一样,先买进口核心部件搭配其他国產水平来降低成本。
给了震华港机全面开拓市场的发展空间。
老钟激动得手都忘记鬆开,使劲摇:“谢谢谢谢,我们……我们改制这一年很难,但感谢你的信任,震华將不负重託的精益求精完成订单!谢谢儂支持,谢谢……”
让卫东拉著到窗前,指著外面还川流不息的渡船、码头:“我们在浦江下面十公里的地方还有个小码头,考虑做个小点的货柜塔机,然后同样在江州、商州也需要,这能帮助我们快捷又安全的运输电脑配件货柜,报价签合同吧。”
本来是赶过来当面致谢,没想到又得了订单,虽然没岸机那么贵,塔机也是目前港口码头的必备基础设施。
更是沪海港机的拿手產品,自然喜不自禁。
只要有了这玩意儿,基本就能摆脱人力搬运上船的低效率。
尤其是吴生云那边的石材运输,要是有大型吊机完成装卸,基本就能从採石场装车,到江州上船,再到沪海上岸,全部一气呵成的把运输成本打到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