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201荥阳郑氏,奇经四脉(今日六千)
“一气化三清,是分身在外”
“我的分身,却是在内”
“不,与其说是分身,其实更像是一个放置魔头的容器外置磁盘?”
两位师父在一旁咧嘴傻乐,李存孝则细心感受着身体当中的变化。
七宝莲子以金莲为养分,抽枝发芽,开结果,得到这莲藕化身。
无数虚幻的根茎和浑身上下的经脉融合交汇,结为一体。
乍看好似无数白玉的廊道,汇聚向丹田中的莲宫。
不过片刻之后,这种异象便消失了,不过血肉经脉之上,都覆盖上了一层淡淡的辉光,在金、青、赤、白之间流转。
“如今包括燃木刀在内,我所修持武学的魔头都已经入主莲化身之中”
“现在我的修为还在,天人化生带来的八妙相也没有受到影响”
“运转之间,毫无滞涩,就像兼容了另外一套硬件系统一样”
尝试着运转真气,这一次,赤色的焰摩真气不再是由魔头吞吐,而是径直涌向莲化身,随后再从碧绿荷叶上流淌下来。
这样得来的真气,提炼和恢复的速度比之前快了接近五成,而且要更加精纯。
李存孝念头一动,没有把真气输出到丹田,而是就将其留在莲化身中。
不多时,就能看到白玉般的藕身上开始泛起微微的红色。
“也就是说,一具化身,实际上就等同于一个丹田,同时也是一套脏腑经脉”
“平日炼化的真气,都可以储存在化身当中,这样我就等于有了双倍的真气。”
“哪吒本尊住进了莲蓬里,那么,我自身的丹田、九窍脏腑就空了出来。”
“此时再兼修一门根本法,便不会起冲突了。”
打个比方,李存孝自己的肉身是硬件,莲化身便是软件,切换软件,便能使用不同的功能。
除了以上这些好处,李存孝还注意到,在金莲化身的头顶,茎叶之间,还有三个小指头大的藕人。
若按七宝四莲的说法,这是否意味着,自己还可以化出三个不同的本尊?
“唯一一点不好,大概就是催生七宝莲太过耗费资源。”
“太乙师父培育金莲了近十年时间,至于我这几年是不用想了。”
“没了金莲的药力,这下就得靠石髓,一步步打通奇经八脉了。”
老道与大和尚正嘀嘀咕咕,看见李存孝理清了头绪,这才凑上来,询问究竟。
这次被卷入秘境,本是无妄之灾,没有两位师父,也不会有莲化身。
是以后者并无隐瞒,一一说明了。
“原来如此.七宝莲子,身内化身.杨英将存孝捉走,又特意拿出这莲子,只怕是想鸠占鹊巢。”
大和尚若有所思,老道士则是眉目含煞:
“此人入魔之后,反为灵宝所制,困于秘境,无法脱身。”
“可若是能以其本尊入于莲子,靠着元神强横,夺走三郎的肉身,那不仅可以脱困,还能洗涤魔气,重修武道,再度掌握龙舟。”
“果然是昏君!暴君!”
还能这么玩?
李存孝听得一阵后怕,再一次庆幸抱住了两个大腿
但是听着两人的话,他也有些疑惑。
“师父,灵宝和秘境是怎么一回事?杨英也好,他的手下宇文坚和司马扶风也好,怎么能活这么长时间?”
“秘境依附于灵宝而生,或者说,灵宝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其中的洞天秘境。”
“灵宝乃先天之精,后天而赋形体,其先天之所在,正在内含的洞天秘境之中。”
太乙真人抢先接过话头,“而秘境之中,时间的流逝与外界是不同的。”
“所谓观棋烂柯、黄粱一梦,或许对于秘境当中的人来说才过去十年,但外界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三十年。”
“杨英当初坐拥一国之力,且天赋异禀,也算一代天骄。”
“大兴被破时,传闻其已突破大宗师的境界,寿有四个甲子。”
“不过今日交手来看,此人的境界已然是滑落,宇文坚这些人法相虽在,但实力只怕仅有全盛时的一半而已。”
太乙真人无意识地捋了捋胡子,若有所思,一旁的契此则干脆地点出了对方的想法:
“灵宝和秘境的事先不急,就算有秘境保命,杨英这些人也时日无多,该急的是他们。”
“倒是徒弟修炼的事情,你怎么说?”
“当然要让李存孝兼修道门真功了!”
太乙不假思索,李存孝这时却忍不住道:
“师父,这么做的话,楼观道那边会不会”
“你放心大胆地练!宗门之中,掌教师兄之下,我说了算!”
“靠着手里的丹炉,就算是各峰峰主,也得给我几分薄面。”
“只要生米做成熟饭,我就不信他还会把你这样的天骄拒之门外!”
“道兄好样的!”
契此眯眼笑着,搓了搓手。
“既然如此,那李存孝以后修炼的资源?”
“我全包了。”
“诶呀,道兄!相见恨晚!”
李存孝表情古怪地看着一僧一道,实在想不到嫉恶如仇的契此还有这样油滑的一面。
但是太乙享受了一会儿彩虹屁之后,却也没昏头:
“我说贼秃,既然是我出大头,那以后,李存孝是不是该管我叫大师父,管你叫二师父?”
“不行,我先来的,这没得谈。”
契此翻脸如翻书,后一句话更是呛得太乙须发倒竖:
“而且,李存孝突破真形之前,暂时不能修道门真功。”
“我他娘的.”
“一个人同时修两个真形会怎么样?”
老道士顿时被这句话噎住了。
“哪怕有七宝莲护身,但是道兄也该知道,以前那些兼修的前辈,都是倒在真形这一关。”
“一心斗二心,风险太大,一步都错不得。”
“不如让李存孝先将佛门本尊修成真形,有了经验,再修道门真形,如此万无一失。”
大和尚勾住太乙的肩膀,循循善诱:
“道兄,你也不希望咱们的徒弟出意外吧?”
师父,你是正经和尚吗?
李存孝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契此开明和蔼又严厉,太乙则是执念深重做事霸道;
可是如今看来,老道士更像个傲娇老头儿,好哄得很;
大和尚却是狡猾又手段丰富,俨然是熟知世事的老狐狸。
“行吧,那我就等一等。”
太乙倒也没有怎么犹豫。毕竟以前是条件不足,如今兼修的条件具备,和契此之间也开诚布公,倒不怕对方反悔。
除了丹道,自己的一身本领全都能传下去,这才是最令人高兴的事。
但不比老道士的愉悦,契此心中却有几分隐忧。
为了救李存孝,二人显化法相,州城里的人怕是都知道了。
这么一搞,麻姑山的那个对头只怕也要闻着味儿过来了.
几日后,宋州城外的官道上。
包裹着不知名兽皮的木轮碾过细碎的石子和黄泥,些微的震颤在精巧的结构和昂贵的材料中化解无形。
四匹神骏,通体纯黑,没有一点杂色,拉动着好似移动房屋般的巨大车厢,如履平地,奔走如风。
车厢两旁,十名骑士身着白色的圆领袍,黑色幞头上戴着鲜艳的锦缎抹额。
从敞开的衣领中,隐隐可见反射寒光的甲胄,马鞍旁挂着横刀马槊。
十个汉子,呼吸之间,隐隐却好似一个整体,气机相连。
道路旁的大树上,枯枝残叶缓缓飘落,车厢中伸出一只白皙的手掌,将枯黄的叶子捏住。
“古人言,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当今天下,只看宋州如今的气象,也知到了危急存亡之时。”
“生民即将陷于水火,不知救世的英豪又在何处?”
宽阔的车厢,好似茶室,中间摆放着桌案火炉,香瓜好茶。
手捏残叶的中年人坐在上首,中衣外套着半臂,须发冉冉,儒雅温和,但其双眼之中,又流露出不符合外表的沧桑。
“郑公此话叫晚辈不解。”
“荥阳郑氏乃是两朝世家,本朝更是出过十几位宰相,声名远播海内。”
“令孙郑涯兄乃是青年才俊,您更是天下有数的宗师高手,有什么可愁苦的呢?”
“救世的英豪,就在我的眼前啊。”
说话的是个道士打扮的青年,一手拂尘,一手扶膝。
尤为令人注意的是他的一双眼睛,又大又亮,给人一种在凝视火炬的错觉。
其鼻头稍大,微微发红,说话吐气的时候,气流隐隐有些炽热。
“杜兄太过谦逊了!在楼观道的高功,道通真人的亲传弟子面前,我郑涯哪里算得上什么才俊?”
“不过是坐享前人余荫,拾人牙慧。”
“话又说回来,杜兄奉道通真人之命来宋州,可是为了那位太乙前辈?”
“我可听说,有不少人都想拜入他老人家门下,一窥丹道奥妙。”
“就连景龙观叶家,也是孜孜以求.”
郑朗看着曾孙和那年轻的道士言语机锋,手指轻轻翻转着那片枯叶,眼神幽深。
‘这杜光磊不愧是楼观道掌教真传,除开第六境的修为不提,说话做事同样谨言慎行。’
‘相处几日,一点太乙真人的口风都不曾漏出来后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