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看上去像个中年人,慈眉善目,面白无须,就像那种很常见的寺庙执事。
但是其身上的紫金袈裟,又隱隱表露出此人的非凡身份。
“原来是玉华寺的智恆法师,失敬失敬。”
“你们三晋之地离京畿可不近啊,不知来此有何贵干啊?”
面对不客气的太乙,名叫智恆的中年僧人也不动怒,仍旧神情和善。
“太乙道兄,得罪了。我知道此地离华阴不远,是贵派宝地。”
“贫僧来,也没有恶意,只是来和契此师兄参禪。”
“参完了吗?”
太乙真人半点不客气。
他还等著閒杂人等走了,自己好参悟《洞玄经》呢。
“参完了。”
智恆显然是有眼色的,没有再废话,合十一礼,起身欲走。
只是在从李存孝身边走过时,多看了一眼,藏在袖子里的手动了动:
“这小友是契此师兄的弟子?我这有份见面礼”
“好意心领了,请回吧。”
大和尚一个闪身插在了两人中间,神色警惕。智恆无奈,这次只好离开,很快影影绰绰的灌木中便不见其身影。
“智恆好歹是宗师,拿得出手的肯定不差,又是给咱们徒弟的。”
“送上门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老道士见人走了,一屁股坐在小庙门前的石墩子上。
“一因一果,一饮一啄。玉华寺以李翼圣马首是瞻,他们的东西是那么好拿的?”
大和尚一点不客气地瞪了回去,屁股一抬,坐在太乙对面。
李存孝一看两位师父见面就吵,赶紧转移话题:
“师父,您说的玉华寺,是五峰山玉华寺,密宗祖庭之一?”
佛门密宗,有三大祖庭,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士开创。
但是沧海桑田,因为种种原因,如今已经只剩西京青龙寺,以及河东道忻州五峰山玉华寺传承仍在。
青龙寺掌灵宝毗卢遮那法螺,玉华寺掌灵宝佛骨舍利塔,都是传承悠久的圣地。
青龙寺现任住持真敬,人称“大日如来”,是陆地神仙一流的高手,成名两百年的大宗师。
玉华寺现任住持智刚则不然,其与师弟智恆都只是宗师,自从李翼圣崛起,便渐渐倒向晋王一系,如今更是连镇派灵宝都认其为主。
“但不能因此就小看了玉华寺,智刚和智恆这对师兄弟並非泛泛之辈。”
契此和弟子也有一两月没见,一开口就有些关不上话匣子。
李存孝如今修为日渐增长,第七境已经是武者中的前列,正是时候该多了解天下高手的信息。
“玉华寺传承,乃是五部如来中的东方不动如来一脉。”
“只不过这百余年来,烽烟四起,人心隨之而变。”
“修成如来法相的人越发地少,修成明王的倒是越来越多。”
“智刚的法相,乃是不动如来的忿怒尊,降三世明王。”
“降服贪嗔痴三毒与三界,故称降三世。”
“降三世明王,密號最胜金刚,是诸明王之王。”
“论实力,比为师的大威德明王还要略胜一筹。”
“他那师弟智恆,则是修持孔雀明王法相。”
“这位明王比较特殊,乃毗卢遮那如来之等流身,与不动明王同尊。”
“其专能救渡疫病,消除恶毒。斗战上或许差些,但治理一方却是好手。”
李存孝若有所思。
“那这位玉华寺的高僧来找师父,是替晋王当说客?”
“是”,契此嘆了口气。
“朱全忠与明教狼狈为奸,窃走我净土遗宝,已经成了气候。”
“我怎么说也是弥勒净土传人,李翼圣和朱全忠势同水火,当然会来尝试拉拢我。”
“罢了,不提这个,你们怎么来了?”
太乙闻言露出怪笑,把李存孝推到契此跟前。
“你自己看。”
“嗯?”
大和尚露出疑惑之色,上下左右,仔细打量,最后和徒弟大眼瞪小眼。
“没什么变化啊?”
李存孝闻言也有些吃惊了。
“灵宝连宗师都能瞒过去吗?”
契此这下也吃惊了,结合方才太乙的举动,他也反应过来:
“龙舟认主了?!存孝,你现在是什么境界?”
看著一下激动起来的大和尚,李存孝故作淡定地摆摆手。
“玄关,三重楼。”
“嘶~”
宗师一吸气,周围的灌木纷纷被狂风吹打得哗啦作响。
“好!好哇!”
契此好似喝醉了一样,脸色涨红,手掌用力拍打著肚皮,激起一阵波浪。
“不愧是灵宝,竟然连我都看不出来!”
“这样一来,即使以后遇到什么事,至少保命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你也不要因此放鬆了警惕”,大和尚还是很快镇定下来,转而开始提醒弟子。
“灵宝能遮掩你的气息,前提是你能沉住气。如今你已经打破玄关,若是交手,天地之力隨之波动,肯定会暴露的。”
“比起宗师,你的元神还太弱小了。”
“弟子受教”,李存孝认真行礼,隨后笑著邀请道:
“两位师父,隨弟子入龙舟一游如何?”
契此闻言忍不住开口:
“傻徒弟,这可是灵宝,多少豪杰求而不得.”
“对弟子来说”,李存孝少见地出言打断了师父的话。
“这也只是一件灵宝而已。”
契此和太乙一愣,隨即忍不住对视一眼,一种无声的欣慰同时涌上心头。
他们都是闯荡江湖近百年的人了,什么世间的齷齪没见过?
莫说灵宝,哪怕只是为了天地財產,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戏码都上演了不知多少回。
但是李存孝.
“好,弟子的一片孝心,没有拒绝的道理。”
两只宽厚的手掌同时搭在李存孝的肩头,下一刻,空间波动,眼前的景象,一下从夜晚的荒山,变成了大日普照的宫城。
旧地重游,两人还来不及感慨,李存孝伸手一招,天边的大日直接落下,化作巨大的赤龙。
一页朦朧的书册,在其体內熠熠生辉,瞬间吸引了两位宗师的目光:
“这就是道门至高,三洞真经之一”
“《洞玄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