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331一朝天子一朝臣
“陛下!李贼距京师已经不足十里,趁现在还有机会.”
太极宫中,身穿紫衣、头戴纱冠的宦官跪倒在地,语调急切。
大秦第二十任皇帝李敏,此时却无心坐在龙椅之上。
他越过跪在地上的大太监,走到门口,仰头看著冬日阴霾的天空。
发出一声悠长的嘆息。
“逃?”
“逃得掉?”
“就算逃出了京师,又能去哪里呢?”
“难道天底下只有一个朱全忠、一个李翼圣?其他都是赤心忠良?”
“若是如此,大秦又怎么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膝行到皇帝脚边的大太监听了,不禁悲从中来,用力將脑袋磕在地砖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是臣子无能、奴婢办事不力,才让陛下”
“够了。朕让你查探情报,此时外界如何了?”
大太监闻言这才停止磕头,声音犹自哽咽:
“朱贼和乞答贼酋耶律已经撤兵,乞答蛮子一日前发兵进犯幽州。”
“其他节度使也都不安分,相互之间”
“朕要知道的是楼观道的情况”,李敏眉宇闪过不耐,还有些许的紧张和希冀。
“楼观道楼观道已在严道通带领下迁移,门中道子薛天运也不知所踪。”
“应该是和青龙寺一样.逃了。”
李敏痛苦地闭上眼,握紧的拳头无力鬆开。
年轻的面容上浮现出肉眼可见的疲惫,一瞬间像是老了几十岁。
安静持续了好一会儿,才有低沉的声音响起。
“从前师傅在的时候,坐镇中枢,我还觉得天下四处是逆臣,以朝廷的力量,迟早能討伐不臣,中兴大秦,重现祖宗荣光。”
“可师傅一死,这朝中的臣子就像换了一张面目。”
“什么事都干不成,什么法子都行不通,什么人都有委屈到朕这里哭诉。”
“乱糟糟闹哄哄,何曾有公忠体国的贤良?”
“我累了。”
李敏再睁开眼,已经做出了决断。
“鱼朝宗,你亲自去向李翼圣传信,告诉他,国家危难,需忠良才能力挽狂澜。”
“待其入京,天下大事,朕悉数交付於其决断。”
“唯独一件,要约束牙兵,不得毁伤京师、滋扰百姓.”
“陛下!”鱼朝宗泣不成声。
“赵国公他们都是赤心忠良,愿意带著部曲,死战到底.”
李敏释然一笑,“正因为是赤心忠良,所以朕必须为长孙、尉迟几脉保存骨血。”
“面对陆地神仙,做什么都是无用牺牲。”
“何况,若是朕不主动,只怕陈国公、天水郡公他们,就要帮朕体面了。”
“去吧,去吧,让赵国公他们护送你。”
李敏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鱼朝宗万般无奈,最后也只能擦乾了眼泪,来到皇城宫禁。
几个身穿公侯紫袍的青年,连忙迎了上来,衣袍中传出甲冑碰撞的声音。
“鱼內侍,陛下怎么说?”
鱼朝宗將原话复述,几个青年都露出哀戚愤恨之色。
“不忍百姓受难,陛下何其仁厚!”
“天水郡公这些奸贼!国家尚在,便要变节,真是小人!”
“当初废太子喋血玄武门,太宗皇帝就该把天水郡公他们这几支尽数诛杀!”
狠狠骂了一通,待情绪尽数发泄之后,其中像是领头者的一人才朝鱼朝宗拱手道:
“鱼內侍,如今城中各家心思难辨,太多眼睛盯著皇城。”
“陈国公那些人想要从龙之功,难说会做出什么事来。”
“以防万一,还是让我护送您出城吧。”
“陛下也是这个意思”,鱼朝宗点头。
临走前,又回头看了一眼皇城深处的太极宫。
冬日的阴霾遮蔽了阳光,让辉映天光的琉璃都黯然失色。
往日象徵紫薇之所的至尊殿堂,如今却像一个深不见底的牢笼,將天下的野心和欲望,都牵引其中
“皇帝主动派遣使者来传信了?”
胯下青狮不耐地喷吐著白色气柱,李存孝听到老丈人新鲜传回的消息,先是一愣,隨后视线向前。
越过长长的行军队伍,在主帅的大纛之下,隱约能看到一小队人马,簇拥著一个紫衣宦官。
一刻钟前,河东的队伍忽然停止了前进,不久,叶静能便被飞骑请去。
很快,前方军士的窃窃私语便传到后方,诸如“大太监来了”“好像有圣旨”“晋王要当相国”之类的话钻入耳中。
但直到老丈人叶静能面色复杂地返回,亲口诉说,李存孝方才真正確定。
大秦当今的皇帝,已经放弃挣扎了。
“那宦官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鱼朝宗,护送他的人是赵国公长孙一脉。”
“皇帝的意思是,天下大事,悉数交於晋王处分,只求京师百姓太平。”
“我估计,是京师里的有心人开始不安分了。毕竟中书令高駢那一战,孤注一掷,几乎打光了京师的精锐。”
“如今还有一战之力的,基本只剩下守卫皇城的千把禁军,还有各个公侯府中的部曲。”
“会提前倒戈的,八成是陈国公、天水郡公那几家。”
李存孝若有所思。
自从严道通离开,他对於自己的身份就有了一个明確定位。
既是负责后勤的丹师,同时也是代表道门正统的一块金字招牌。
尤其楼观道以前和京畿权贵交游密切,之后要处理大兴城中的公侯们,李翼圣绝对少不了让他出力。
所以进京之前,他就让老丈人好好给他恶补了一番城中盘根错节的贵族。
大秦的开国公侯並不少,其中又以凌烟阁二十四將为首。
原本除了出过大宗师的那几家,其余人的地位也都差不多。
但太宗皇帝威压一世,活得太久,搞得太子在东宫都要等死了,也还没迎来登基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