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袍泽,互帮互助是应有之义。”
“眼下军中筹集衣袍还不足,家中婆姨有针线做得好的,只管送来,也算帮十三爷一个忙。”
“可不敢这么说。不是您和十三爷帮衬,咱们这些粗人好过,家里的小崽子却熬不过寒冬,多亏叶夫人一帖药”
“.你们也要理解,大王肩膀上担著天下,大爷三爷他们也是身兼数职,不是有意冷落军中弟兄。”
“您別说了。军中向来是拳头大的说了算,咱们这些后来的,本来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学点拳脚而已。”
“在外人家叫一声军爷,进了军营,那些亲卫精兵还不是把咱当奴隶使。十四爷和十三爷就不同,你们是真心.”
李光义眉头一皱,佯作生气。
“什么十四爷,十三太保只有十三个,当心这些话传出去。我不打紧,你们却要吃十二爷的板子。”
说罢,再不言语,將这些人催促打发了。
但这些人却没一点不满,仍旧恭恭敬敬行了礼,这才走了。
“光义,待人接物的本事见长啊。”
打趣声在耳边响起,李光义先是一惊,见是叶静能,这才鬆了口气。
“姻翁.”
“都说了,叫叶伯父,都是一家人。”
“.叶伯父”,李光义无奈一笑,挥手让亲卫继续巡视府邸,自己则陪著叶静能走入府中。
“都是些苦出身,被抓了壮丁才入河东军,我和大哥以前也是过苦日子,打起交道自然亲切,倒也不算本事。”
就是这样,才见本事啊。
叶静能打量著身旁的少年,暗道兄弟两个真没一个简单。
世间人骤得富贵,往往忘乎所以,对於卑贱往事,视为禁忌,根本不愿提起,更別说和泥腿子打交道。
一家人相处也有数月,叶静能对李家兄弟的过往都已经了解。
从酒楼伙计到鏢师,到佛门杂役,道门真传,乃至如今一部侍郎、刺史、节度,可谓一步登天。
李存孝光芒太盛,完全遮掩了其弟。
却无人想过,如此剧变,发生在一个十三岁少年身上,竟然还能淡然处之,岂非不可思议?
至於李光义为何要拉拢底层士卒,李存孝背后是哪种考量,叶静能完全没有提及的意思。
而是面色严肃地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我刚从政事堂回来,八百里加急军报,估计此时已经送到晋王案头。”
“你大哥呢,还在修炼?”
两人一道来到了后院园,轻轻敲响了放置在此的一方铜铃,以此告知李存孝。
“是”,李光义闻言有些疑惑。
“叶伯父,什么事让你如此紧张?”
“战事”,叶静能点到即止,但只是这两个字,便已经让李光义紧张起来。
大战一起,生灵涂炭。以前还是局外人,可以逃难,如今身处其中,每一场战斗,都可以说生死攸关。
没有让两人等待太久,几十个呼吸之后,李存孝的身影便从园深处显现。
其步履从容,顿挫间似乎有一种奇异的韵律,举手投足,似乎都和周边的幻境融为一体似的,无比和谐。
叶静能一惊,脱口而出:
“交感天地,天人合一?”
“三郎,你的內景已经凝练完成了?”
也就是这句话出口之后,李存孝身上哪种和谐的状態隨之出现了波动,等来到两人面前时,已经从天地的画卷中脱离出来。
李光义看到大哥脸上有几分惋惜。
自从上次初步凝练內景,已经又过去一个月。
两门灵相的內景修行,都还算平稳。
毕竟是第七境修行,下一步就是宗师了。
哪怕是圣地天才,也不可能维持以前的突飞猛进。
两三年、四五年为单位,突破一个小境界,才是武者的常態。
但所谓平稳,也可以叫做进展缓慢,尤其是救苦天尊灵相的內景“十方地狱”。
上下十方五行阴阳面面俱到,也就意味著付出的努力和时间要翻好几倍。
哪怕有勛贵贡献的天材地宝,初步预计也要两年才能完成十方地狱的构建。
但当下李存孝是打算早早抵达玄关圆满,早日外放,脱离李翼圣的五指山,好晋升宗师。
於是再三思量后,他最终还是决定集中精力,先將佛门內景构建完善。
“佛门內景,的確是接近完满,所以我才会试著交感天地。”
李存孝说著,身躯之中,有一方奇异天地缓缓浮现。
九山八海,阎浮四洲,中央的须弥大山西侧,矗立著白银之城,正是广目天王的城池,须弥白银埵。
“可惜,还是差了点。”
“不必灰心,我当初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每次都觉得只差一点。”
“还是等淑仪的娘亲去世那一日,我心中悲痛,才打破桎梏,天然交感。”
“要看缘法,急不来的。”
叶静能安慰了一番,心里其实觉得怪怪的。
女婿和自己一个境界,当丈人的也有压力啊。
『其实也急得来。』
李存孝没忘了金刚杵最初的效用,管你什么关隘瓶颈,只要煞气足,统统给你衝破了。
当然,直接冲关的受益,还是比不过提升《昊天上帝古文书》。
入门既是天人感应,小成便是天人合一,可破交感瓶颈。
大成境界的代天行罚,更是难以言说的玄妙。
儒释道三尊,有昊天灵相居中统摄,他才能安心修行。
不过如今来看,《西方护世大龙广目天王经》竟然还隱隱差了另外两者一截,上限相对有些低。
以后晋升了宗师,煞气若是有富余,未尝不能再强化一二。
而要说眼下煞气最富裕的地方,当然是华阴县,师父契此和玉华寺智恆镇压的那一尊大佛。
可他现在琐事缠身不说,即使告假去华阴看师父,到时候金刚杵把煞气捲走一块,智恆肯定会察觉。
对方態度如何还难说,怎能轻易授人以柄?
“罢了,不说这些。泰山亲至,必然是有要事。”
李存孝和老丈人並肩而行,李光义跟在后边,悄悄竖起了耳朵。
“的確是要事。”
叶静能从方才的震撼情绪中恢復过来,面色一正。
“淮南的杨化源出兵偷袭河南道大后方濠州,引得明尊出手。”
“明教一开始占据上风,但其侵入淮南后四处烧掠屠杀,引得茅山宗大宗师元符真人出手,如今胜负未知。”
“塞外乞答耶律亿攻下幽州、蓟州、平洲,如今已自立辽王。”
“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现下退守沧州,向朝廷求援,请派大军驱逐北蛮。”
拋出一连串消息之后,叶静能顿了顿,说出最重磅的一条:
“朱逆全忠起兵二十万,广发討贼檄文,已向京师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