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分锅吃饭
“被逼得跟著降息?”思索之间,汪应蛟的眉峰也微微地蹙了起来。
“您別多想。我们可没有派人威胁谁。”高时明连忙摆手,“是他们自己主动降息的。”
“我知道。”汪应蛟点点头,“你们的利息这么低,他们要是不跟著降,以后没生意做了。”
“可不是以后,他们以前的生意都被我们抢走了。”
“抢?”
“嘖。不要把我们想得这么坏嘛。”高时明佯作微嗔,“都是你情我愿的正经买卖。我们放款的利息低,他们放款的利息高,自然就有人来我们这儿借钱,提前把欠他们的钱给还了。这一来二去,可不就是抢了他们的生意吗。”
“他们没有上门抗议吗?”
“抗议,谁?”高时明冷笑一声。“上个月,光是这一项业务,我们就贷出去將近二万两银子。连个屁响都听不见。”
放低息银子出去给人偿还高息债务,这在钱庄、票號、当铺这类古典金融行业內算是恶性竞爭。为了防止恶性竞爭,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各家老字號之间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和默契。
一旦有人打破默契,坏了规矩,开出明显低於某地平均利息的低息,立刻就会有人出面谈判。如果谈不拢,本地行会便会联合起来打击这种竞爭者。
能用商业手段就用商业手段,商业手段打不动就请动官府,如果官府请不动,或者来头很大,那就煽动暴民。实在不行,僱佣匪徒直接消灭东家的也不是没有。
但是日月银行不一样。这是宫里的买卖,本金雄厚,深不见底。京师又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地。在厂卫四处抓人、內外官员持续落马的大环境下。京里的老字號別说联合起来向这个搅局者施压,甚至连个敢於上门谈判的人都找不出来。虽然行业內有人提议不接受提前还款,但是一番商量下来,提议的人自己都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所以最后,各家老字號也就只能默默地跟著降息,以免被这个撼不动的怪物彻底打垮。
“二万两”汪应蛟沉吟片刻,又问:“贵行借出去这么多钱,就不怕收不回来吗?”
“哈哈哈哈.”高时明啜了一口茶,忍不住笑出声音来:“您真是说笑了,我们虽是新入行,但也招了不少懂行眼尖会验货的老伙计。”他放下茶盏,语气轻鬆,“再说了,这可是宫里的买卖。就算柜面上看走了眼,人总还是跑不掉的。要是有人赖帐,给东厂写个条子就是。他还不起,他九族里总有人还得起。若实在还不起,也可以把自己卖了嘛。”
汪应蛟原本还想称讚这是利民善政,但高时明的这番话,他又实在无法附和。“呵呵。”汪应蛟訕訕一笑,目光重新投向那本房產册:“王问的宅子太贵了,还是寻一处便宜点的吧。正经来的还是抄来的,都无妨。”
“南薰坊和大时雍坊的宅子差不多都是这个价。”
“不必拘泥,我只是问问。”
“行。”高时明拿回册子,低头快速翻阅:“台基厂那边儿有一个三进院,那里离衙门也近,无论是走东长安街,还是去东江米巷都很方便。价钱不到王问旧宅的七成,而且地方更大。尤其是三院正房,面扩五间,能直接塞个书房进去。”
“台基厂在哪里?”汪应蛟很確定自己是知道这个地名的,但他已经太久没有来京师了,一时间很难想起台基厂的具体位置。
“您且看著。我去给您拿地图。”高时明先將册子调头推向汪应蛟,接著起身走到正案附近的一个架子旁,踮脚取下一卷比小臂还要长不少的捲轴。
高时明拿著捲轴走到汪应蛟的身边。“劳您费神,把茶托盘移过去些。”
“好。”汪应蛟推开茶托盘,高时明便在空出来的地方展开捲轴。
很快,一幅中央简略,四周详细的“京师全图”便在汪应蛟的眼前展开了。
“台基厂就在这儿。”高时明指著皇城东南方向不远处的一个方形区域说:“当年成祖爷迁都北京,兴建宫城,就是在这个地方加工宫殿基座。后来宫城落成,厂子自然没了,但那地名儿却一直留到了现在。”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那间宅子又在哪儿呢?”汪应蛟凑近看,发现那附近密密麻麻地落著好些代表房屋的小方块儿。
“东长安街,台基厂,乙字號。”高时明侧头瞥了那房產册一眼,用挫得圆钝的指甲指著紧邻街面的一个长方形说。“应该就是这个。”
“位置確实不错。”汪应蛟动心了,不由得点了点头。“可是三千一百五十两还是贵啊?”
“京师地面,一寸土一寸金。再说了,这宅子西通长安,北走东安,不管是上朝还上衙都很方便。”高时明一边说话,一边比画。“若不是原屋主想去天津盘地做生意,哪能儿腾出这么个好地方。让我们接手。”
“去天津做生意?”汪应蛟果然来了兴趣。
“是啊。西洋人的第一批商船这个月就要靠港了,若是没有瓷实的好货,怎么去换白的银子?”高时明没兴趣展开,继续介绍宅院:“而且这可不单是一个只徒四壁的空宅子,该有的家什物件儿一应俱全,都是上好的木料,搬进去就能住。”
“原主是谁啊?”汪应蛟问道。
“这里不是写了吗?原主郭承昊。”高时明指著册上的原主姓名补充说:“是郭文定公的孙子,世袭锦衣卫千户,原左所指挥僉事。”
郭子章,江西泰和人。万历二十七年三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併兼督湖北等处,与湖广、四川、贵州三省总督李化龙合力平定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此后,又多次平定杨氏余孽叛乱,可谓功勋赫赫。
万历三十二年,以原任加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衔,万历三十五年七月告老,次年还乡。
万历四十年,兵部以贵州路山西苗功,擒斩四千余级、非常大捷,请加敘录。
得旨,郭子章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给与应得誥命终养。並与原荫儿男,上升一级世袭,赏银四十两、大红飞鱼衣一袭。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郭子章卒,赠太子少保,諡文定。